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469篇
劳动科学   62篇
民族学   45篇
人才学   56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668篇
理论方法论   138篇
综合类   1684篇
社会学   272篇
统计学   9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形象思维之所以是思维科学的突破口,乃是因为它是思维科学形成的基础,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前提,是创造发明的基本思维方式。这对于思维科学的发展,对于改革创新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淮南子》是汉代黄老道家著作,它对《史记》的影响主 要在思想方面。《淮南子》在构建天人古今知识体系、对待先秦诸子的思想方法、倡导法与 时变、礼与俗化、主张审微、重时等一系列问题上,给《史记》以深刻启示。《淮南子·天 文训》与《史记·天官书》之间也存在着学术联系。  相似文献   
23.
基于医学图像对比度差以致正常组织和病态组织难以区分,本文在讨论了Pal.King模糊增强的基础上,对模糊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模糊算法效果明显,能增强图像细微细节,提高图像的对比度,改善图像视觉效果,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4.
汉初的时代转型,有着如下特质:在社会经济状况方面,经历了从“休养生息”到“争于奢侈”的过程;在政治局势上,由“诸侯割据”演化为“强干弱枝”政策的全面推行;在思想与学术方面,“黄老擅权”的状况转变为“儒术独尊”之势。《淮南子》之所以未受当政者的推崇,主要原因即在于未能合乎时代转型之需。  相似文献   
25.
离婚审判中保护当事人探视子女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离婚父母探视子女权利的法律制度在我国尚属空白。本文介绍了探视权的概念、特点并简要分析国外探视子女的法律规定及我国探视子女规定的历史和现状,并就设立探视制度、处理探视纠纷等提出具体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6.
直觉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之一。本文通过对这一思维方式的历史考察,探究其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原因,即本体论原因;并通过对中西直觉思维的比较,研究中国直觉思维的特质,同时对中国哲学的直觉思维的当代认识论意义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27.
高分辨定位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人们的广泛注意,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当活跃。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多目标阵列接收信号协方差矩阵的去噪方法,并对结果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28.
王恩来 《理论界》2007,(12):116-117
“君子”是孔子着力推崇的人格典型。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告诫子夏说:“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这虽是对子夏一人的叮嘱,却体现了孔子创教立派的宗旨和人格期许。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事业单位按规定代收应上缴财政专户预算外收入有关的会计科目设置以及有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0.
学界对王融的《净住子颂》三十一章在体裁归类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将其视为一组高度诗化的佛偈则更为妥当。王融对南朝忏悔仪式的诗化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的设计和文学修辞的使用两个方面。王融使用以民歌和拟乐府为创作主流的七言体进行佛偈创作,大量使用汉籍典故和精致的对偶句,同时将对偶、比喻、反问、典故、叠字、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融合在一起,对忏悔仪式的理论前提、修行内容、修行方法和修行意义进行了说明与礼赞,将语言形式的转换与仪式的进程紧密相扣。《净住子颂》的出现是当时崇佛与崇文之风结合的产物,将文人对诗歌艺术的探索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