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13年,《爸爸去哪儿》风靡中国。2014年,中国电视真人秀不再一枝独秀,电视银屏上即将涌现《花儿与少年》、《花样爷爷》、《花样年华》等真人秀节目。然而,众多的节目只是在数量上让人眼花缭乱,还是会在质量上赶超《爸爸去哪儿》还值得考量。本文通过应用内容分析法,剖析《爸爸去哪儿》成功的七大元素,映照《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也为即将播出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2.
朱晓丹 《理论界》2012,(1):155-156
电视节目中的现场调节类节目,以真人秀节目为基础,通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改良与充实,成为当下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它无论在社会问题、家庭问题的解决方法上,还是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在反映现实的问题的手法上还需更加规范和适当。  相似文献   
53.
尚之 《东西南北》2012,(19):30-32
在俄罗斯人眼里,刚过30岁生日的索布恰克曾是开保时捷的“官二代”、普京羽翼下的食利者、情色真人秀节目主持人、《花花公子》封面女郎、亿万富豪的女朋友、“俄版的帕丽斯·希尔顿”。但今天,她已无可争议地成为反普京阵营领袖之一。  相似文献   
54.
女性很容易将激情与感情混为一谈,但情绪的爆发却会扰乱我们的事业,必须学会引导自己的情感并转化为建设性的行为。女总裁艾米·亨利参加电视真人秀节目《学徒》,以十连胜的不败纪录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她会告诉你。她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相似文献   
55.
主持人中心化向制作团队化转变,泛娱乐化时代流量成为传播新趋势,设置和结构创新的需要, 使得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中“泛主持人化”现象愈演愈烈,传统专业主持人身份或将被重新定义。真 人秀节目中“泛主持人化”在给受众带来新奇感受的同时,也导致了专业主持人流失、不利于节目创新、 娱乐过度等不良后果,应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6.
作为一种颠覆式的节目形式,真人秀从诞生起就引发广泛争议。然而这种边缘色彩颇浓的节目的风行却势不可挡,仅短短几年时间,已摇身变为全球荧幕的主流新贵。真人秀不仅仅只包含业界常提到的游戏竞赛类真人秀,还包含了生活记录类、服务类、偷拍类以及其它各类的真人秀节目。本文首先阐释了真人秀的定义,总结了真人秀的特征;然后介绍了国外真人秀节目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最后分析了我国真人秀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本土化建议  相似文献   
57.
电视真人秀节目是随着电视节目类型发展而出现的,这种新兴的节目形态给现有的一些节目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在后现代社会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逐渐发展起来,满足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大众化、多元化的需求。它的独特叙事特征迎合了当下后现代主义的环境。本文通过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叙事特点的分析,从而解读其后现代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58.
父子游戏     
宠爱,不是给他金子,而是给他点石成金的手指。20岁生日那天,他向父亲开口:"我想要一辆车,没有车,太掉价了。"父亲皱了皱眉头,这次,他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有求必应:"我最近手头有点紧,不过,我有一个朋友在电视台当导演,听说他们那有一档‘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59.
从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第一档真人秀开始,到今年也不过短短十几年。这短短的十几年间电视真人秀制作、发行、内容、广告等经历了数次发展变迁,现在真人秀节目凭借着良好的节目内容,幽默风趣的语言内容,一下子成为现阶段综艺节目的 "新宠"。目前,国内"真人秀"节目为电视台带来良好收视成绩的同时,也为电视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和良好的社会口碑。  相似文献   
60.
电视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形式,它是现代艺术与文化生产、传播、接受的中心.当代流行的真人秀节目,典范地呈现出现代艺术文本与当代大众审美接受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它特别地表现在电视审美接受中的第三空间之中.第三空间来源于审美人类学的仪式和精神分析的误认.它作为一种不存在之存在的证明,是我们理解电视艺术的关键所在.第三空间集中地表现在电视收视、复制性艺术生产诸领域,它与真实、艺术共同建构了艺术审美的三维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