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7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926年4月26日,《京报》社长邵飘萍在北京前门大街南端的天桥刑场遭北洋军阀杀戮,年仅40岁;同年8月6日,《社会日报》社长林白水又被军阀枪杀在天桥刑场,年仅52岁。这就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生存环境。面对黑暗,各人态度不一。本来,他们都可以躲过被枪杀的噩运,只要笔下留情,随遇而安一些,无论是报社还是个人,都会活得很好。然而,他们偏偏要做捍卫正义与坚守良知的报人,偏偏不畏死。一个倒下去,前赴后继,又有第二个、第三个勇敢地站出来。行尸走肉地苟活,不属于他们。  相似文献   
12.
德国学者韦伯在运用其首创的"法律理性类型"概念进行比较法研究时,认为英国法不具备"法律理性类型"的"形式理性"特征,不能为社会带来必要的"确定性".然而,作为西方法律文明另一代表的英国法,其实际地位与作用却与韦伯的判断相左."法律理性类型"理论之所以在英国法分析中出现困境,原因在于韦伯把"形式理性"概念绝对化了,认为只有具备该特征的法律才能为社会提供必要的"确定性",才是"法律理性统治"所要求的法律形式.事实证明,英国法通过"遵循先例"的方式,同样能够获得"确定性".英国法是另一种符合"法律理性统治"的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13.
刘晓岚 《云梦学刊》2008,29(3):81-83
法官裁量权问题是司法制度的核心,也是法理学的一项基本研究课题.法官裁量权是一种现实的存在,也是客观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正视法官裁量权的重要价值.法官在行使裁量权时应遵循法律精神的原则、实现个案公正与普遍公正的平衡原则、兼顾维护法律的确定性与法律的流变性原则、独立自由裁量与内在(自我)约束原则和在法律规则的范围内裁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青年、过渡以及确定性的消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常说:我们正在经历着一段过渡时期;老皇历要让位给“过渡时代”。“过渡”二字可以用来文饰现今只对少数人有利的社会混乱和不平等,可以搪塞青年的批评,谢绝青年的期望,还可以要挟大家为一个由乱而治、天下太平的时代而勒紧裤带。这样的线性发展观是理解不了事物的过程、差异和个性的。它对任何有违“全球化”、“清一色”的异类都要否定。它不承认“青年”原是人生中实实在在的一个时期,只把它看做从幼年向成年的过渡。本文认为:今天我们应当把“青年时期”看成是一个“以政治、经济、文化之互相渗透作为其背景的”过渡过程。作者还讨论了当代青年运动的地位、前景以及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文学意义问题是20世纪文学研究的一个热门问题,本文将当前文学意义的研究归结为四个向度:即从文学意义建构的来源方面、文学意义的构成和生产方式方面、文学意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性质方面和文学意义问题在文学研究的具体实践方面加以评述,以把握文学意义研究的现状,推进文学意义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人无论干什么,都是在追求确定性,然而,人类面时的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确定性不过是特 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种例外,不确定性才是世界的本质.有史以来,人类一向从两个交互影响的基本面--自然与社会,追求确定性.在应对来自大自然的各种不确定性中产生了科学与技术,而应对来自社会内部的不确定性过程中产生了制度及其带来的秩序.人类在追求确定性的过程中,也同时在引致新的不确定性.无论是科技还是制度,本身都在"制造"新的不确定性,带来更大的公共风险,公共危机发生的频率在加快.为何走到了事情的反面,是值得深思的,这也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云 《理论界》2004,(6):127-128
本文从杜威"确定性的寻求"问题出发,剖析了杜威哲学解决这一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揭示出杜威哲学的指向,及其对以往哲学的超越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单个选限(即“语义选择限制”)结构的内部及数个选限结构相互间的关系来考察词汇常规选限联系的确定性问题,把分析和描写从个例、随意、不确定的珠串与标示上升到确定、规则、周遍、动态、系统性的高度,从词汇预存上升到知识预存的高度,由记忆状态上升到理性推导和修辞表现的高度。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选限联系是个缠绕结构,此特征是词汇选限联系得以存在的基础之一,有关它的理论是科学观察选限结构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法律解释要探求的法律意旨是什么,主观说认为应当是立法者的看法与价值观,客观说认为应当是内在于法律文本的理性目的,其相同之处在于都相信有一个确定的法律意旨。这种确定性的主张遭到了语言哲学与哲学诠释学的非确定性的挑战,然而只有法律解释的确定性才符合法治的实践与要求,德沃金的法律"整体性"观点是实现法律解释的惟一正解。  相似文献   
20.
历年来,在语义研究中人们经常遇到界限不分明的情形。尽管语言学家们竭尽全力去使其精确化,结果却往往令人失望。这正是由于语义本身根深蒂固的模糊性。本文拟从人类对语言这一特征的认识过程出发,从模糊、概括、歧义的区别着手,系统阐述模糊语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