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72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借用身边的自然事物以喻指深刻哲理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风云"与"阴影"便是这样一组哲学语素。首先,这飘忽绵延、变幻不定的"风云"和其色晦深、幽湛难尽的"阴影",表征着"道"的不确定性与无限可能性,这乃是人类存在的一个基本情境。面对这个基本情境,人类通过揳入"节气时间"、"方位空间"、"五行"、"天干地支",乃至"数"及"数学方法"等相关元素来"捕风捉影",从而在这"不确定"中找"确定",更详尽地认知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以便能更好地生存。就此而言,这种"捕风捉影"的方法体现了人类在其生存环境中的积极主动性。但另一方面,这"捕风捉影"也体现了人类在具有不确定性与无限可能性的"道"面前的有限性,提示我们在"捕风捉影"时应当时刻保持一种谦逊、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62.
根据国内外专家与学者在认知语用领域的研究理论,界定确定性桥接参照及其特点,归纳参照标示语的三大句法形式及七种语义关系。从话语交际双方出发,分析影响确定性桥接参照构建与解读的若干认知语用因素——可及性、已知性、共识性和最佳关联性,以及它们在桥接参照构建和指称确认过程中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麦克斯·缪勒认为,宗教起源于无限观念,这种观念是原始人类在对有限自然现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早期人类对这些观念的把握和命名,导致了不同信仰对象和崇拜形式的产生,推动了宗教的发展。缪勒力图从宗教的最原始形态出发寻找其客观自然基础的尝试,为宗教学研究提供了相当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然而,这种“自然起源说”因其过分注重感性认识论而未能得到普遍的认可。作为宗教始点的无限观念,在知识论上的不确定性使得有关上帝存在的理性把握与证明变得异常的困难。信仰(确定性)和理性(不确定性)的矛盾并不因无限观念的感性基础而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64.
信用本质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用是经济主体之间达成契约、实现交易的必要条件,因此,信用不仅体现在延期交易和资金借贷这样的特殊交易形式中,也存在于一切形式的市场交易活动中。信用的本质就是对契约关系中的义务承担者履约意向、履约能力和履约后果的确定性预期。信用的运动表现为信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信用的过度膨胀和过度收缩则是信用的两种畸形运动方式。一个经济主体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一旦形成外围中心式的信用结构,就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从局部信用和社会整体信用之间的关系看,局部信用的丧失通常会促使经济主体之间的契约趋于完备,但完备性契约能够降低风险、减少长期交易费用的假设是以良好的社会整体信用关系为前提的。因此,一个完善的制度环境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5.
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到科尼尔所言宗教对话之不可能性,都显示了一种宗教在人们身上的根深蒂固性.然而,与宗教信仰相关的一系列事物对于信仰者的意义并非单纯,在某些方面宗教对话较易展开,而在其他方面却相对较难.人们对意义世界确定性的依赖和追求构成宗教对话的核心阻碍.但当代全球化形势下的宗教转型、信仰者的多元认同交叉和各种宗教对话理论的建构,为宗教对话障碍的消解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66.
《南都学坛》2019,(1):92-96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所有著作中最具独创性的一部著作,可以说,整个《精神现象学》研究的就是精神的发展史。它的逻辑进程首先是从意识出发,进而过渡到自我意识,最后通达理性。因此由意识向自我意识的过渡便是其中一个具有非常关键和基础性的环节。然而,在意识向自我意识的过渡过程中,无论是在感性确定性阶段,还是在知觉阶段,抑或是在知性阶段,都处处彰显着矛盾,但也正是由于矛盾的推动才使得意识得以进一步辩证发展并走向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67.
黑格尔为了驳斥经验论哲学家将共相包含在经验中的观点,在《精神现象学》开篇就试图论证感性确定性的范围和虚妄性,他通过时空和"这一个"三个方面论证了感性确定性的虚妄。但是感性确定性既有虚妄性又有准确性,为此,可以从经验论哲学家对感性的认识入手,讨论感性确定性的虚妄性和感性确定性的准确性。以论证感性确定性确有其准确性,为知识的来源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68.
建立了确定性经济因素的增量分析新模型,并以基期和报告期的样本值对所建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继而对现行连锁替代法的分析原理及其解决此类问题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评述;最后阐述了新方法的扩展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69.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对感性问题做了非常独特的处理。与康德从一种抽象的意识入手不同,黑格尔着眼于现实的感性意识,认为现实的感性意识不是一个抽象的意识结构,而是一种朴素的存在观,即它确信直接性对象的存在。而感性确定性的辩证法自身表明,这只不过是一种偏见,任何存在都是包含中介的普遍者。以此,黑格尔否定了康德关于直接被给予性的提法,从而避免了陷入自在之物的泥潭。  相似文献   
70.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第一章的分析是有其哲学主张上之道理的,而费尔巴哈"约翰性"的质疑性批评则也是可以质疑的,因为其批评由于哲学立场的迥异而改变或取消了原有问题的论域.其启示是: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只是哲学根本问题向两个方面的展开而已,两者之间的互相争论,往往是相互的无的放矢和意气用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