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935篇
  免费   2941篇
  国内免费   746篇
管理学   28119篇
劳动科学   2305篇
民族学   4595篇
人才学   4631篇
人口学   2232篇
丛书文集   36413篇
教育普及   5篇
理论方法论   9661篇
综合类   65885篇
社会学   16739篇
统计学   7037篇
  2024年   747篇
  2023年   2813篇
  2022年   2956篇
  2021年   3407篇
  2020年   2978篇
  2019年   3134篇
  2018年   1308篇
  2017年   2348篇
  2016年   3256篇
  2015年   4781篇
  2014年   12049篇
  2013年   10805篇
  2012年   13071篇
  2011年   14783篇
  2010年   12983篇
  2009年   13235篇
  2008年   15468篇
  2007年   10582篇
  2006年   8941篇
  2005年   8560篇
  2004年   5926篇
  2003年   5559篇
  2002年   5182篇
  2001年   4634篇
  2000年   3580篇
  1999年   1446篇
  1998年   859篇
  1997年   637篇
  1996年   450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自治权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权利 ,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尽管自治权的行使对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当前民族自治地方仍应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结合本民族地区的特点 ,充分利用自治权 ,首先把经济搞上去 ,同时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 ,确保自治权的行使 ,上级国家机关也应转变观念 ,保证民族自治机关充分享有自治权  相似文献   
72.
不同的国家、民族 ,法文化发展的历史及取向都各不相同 ,这就给不同的民族法文化打上了特定的印记。我国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取向是其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法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本文从透视我国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取向入手 ,阐述了由于道德取向而产生的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品格 ,分析了其产生的深层次背景 ,并就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取向资源在现实社会中的利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3.
社会性别与深层道德结构--择偶、性的道德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男权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男女在择偶和性的道德模式上存在着完全不对等的规范,男女占有不同的社会资源,这些被长久地视为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现象。文章试图从社会性别视角来探究隐藏在择偶和性风俗习惯背后的不平等的道德模式。  相似文献   
74.
文章通过对一位彝族妇女的个案分析,揭示了文化、阶级、性别是如何纠合在一起,作为一种强大的推拉力,迫使一些妇女进入和滞留于商业性性交易中的。  相似文献   
75.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小说,成就尤显卓著.它作为综合体现美利坚民族文化意识的最重要文学样式,充分显示了美国文学的现代性、多样性和独创性,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刻印着社会心理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76.
在造成西部经济滞后的诸多因素中 ,科技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东西部经济协调应把科技放在首位 ,建立科技经费筹措 ,实施人才战略 ,培养科技意识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实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7.
通过分析当前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观点及相应措施。一是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应朝服务方向发展,实现让教育发展带动社会发展;二是根据新的教育模式的要求提出对学生进行通才教育和发展教育;三是对作为服务者的教师提出教育再培训以及教师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方向和措施;四是提出应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的软硬件资源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8.
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成因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建设的发展 ,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态——虚拟社会正在浮现。虚拟社会的本质特征是虚拟性。虚拟的本质就是“数字化”、“符号化”。虚拟社会区别于现实社会的虚拟性等特征 ,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这些问题的爆发 ,既与网络技术及其运行的不完善有关 ,也与网络中人性的异化有关 ,还与网络外部的社会根源有关。对虚拟社会中的伦理问题的克服与控制 ,首先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与阐释 ,以认清问题的实质。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网络技术进行道德关怀、整合传统伦理资源 ,来矫正网络技术发展的价值导向 ,形成网络时代的新道德 ,实现人性的全面发展 ,最终实现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终极控制  相似文献   
79.
提高公民人文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最为抽象的层面上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对自身本质的充分占有.人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身.  相似文献   
80.
针对旧式分工和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事实 ,马克思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即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能力和志趣 ,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多方面的自由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发展生产力 ,改变旧的生产关系 ,消除旧的分工 ,大力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