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301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司马懿凭借自身的政治才能、家族的力量以及朝廷大臣的支持,通过高平陵政变,建立起霸府,控制曹魏政权;经过司马师、司马昭的发展,终于由司马炎以晋代魏。司马氏霸府的规模经历了一个不断壮大的过程。司马氏霸府依靠架空朝廷、曹魏朝廷官僚霸府化、军政一体化等措施来发挥权力中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2.
诗是随着宗在中国的传播兴盛起来的,它携带着的信息,具有疗和心理保健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诗宣扬的四个方面的理中:自性即佛、空观世界、无念为宗、随缘任运。仔细体悟诗中蕴涵的理,可以调整认知结构,改变不合理信念,化解不良心态,疗愈心理痼疾。  相似文献   
103.
诗与禅     
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少诗人与诗论家同都有不解之缘。从佛教“普渡众生”的教义所涵盖的社会心理和民俗心理方面,从创作主体“心远地自偏”的人生体验、情感流向、人生向往同佛门“清净的定”境界的会通问题上,从道佛两家“无为”、“无欲”的人生态度与诗人“童心”相交的结合点上,即从文化与人生的角度,都充分显示出诗与的内在契机。渗透于诗,既是境与诗境的整合,也是道、诗道与人生之道的整合。没有就没有诗佛王维,有了才有陶诗的情怀,苏词的胸襟。  相似文献   
104.
活得愉快     
雪小禅 《女性大世界》2004,(11):152-152
年少时,还正青涩,以为所有的华美都有它美丽的光环。我还以为所有的岁月不会被时光雕刻成斑驳的样子。 及至那天读到张爱玲。 我是第一次读到她,她的一句话吓着了我:“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我认为的人生是繁花与灿烂,因为这一句话,我清醒了。所以再次遇到失败与难堪,或者有泪挂在年少的脸上时,我有了与别人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5.
是佛教的重要内容.佛教输入中国,在中国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土壤上实现"中国化".重"定"的,主要是"方法"的"印度",被改造为重"慧"的,主要是作为修证"目的"的"中国".南北朝时期,竺道生等人从理论层面发展出以"心性"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达摩等人则主要从实践层面进一步加以发挥.到唐初,形成了宗派佛教宗.宗进一步发展了以"心性本净""明心见性""自性自度"为纲领的"中国"的宗义体系,取得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思想成果,实现了佛教的全面革新,对唐代以后的社会生活、思想、学术、文学艺术诸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宗创立于中国,成长在日本,对日本民族的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国到日本的演变,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和延伸。日本是世界上拥有庭院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以日本特色的庭院为例,探求日本庭院渗透的意识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性格的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把握日本民族的部分特性,并加深对日本民族今昔行为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7.
平遥信拳考     
在平遥这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中,信拳作为一种稀有拳种也代代相承了两百多年,此拳共有套路八趟。本文将从文献梳理及当地传言角度对平遥信拳作一考究。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海德格尔对自己思想的东方思想渊源讳莫如深,但又有大量迹象表明海德格尔对东方思想的亲近和认同,本文首先对海德格尔与宗和铃木大拙的历史性接触进行了考证;进而从存在的意义、反对"主体性"的"我"、对概念和二元的反思和肯定性的宣扬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与铃木大拙的之悟所具有的深藏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