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9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7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40篇 |
理论方法论 | 17篇 |
综合类 | 134篇 |
社会学 | 24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主要论述了萧红与迟子建笔下自然美的特点,认为她们善于用儿童视角去观察和描绘自然,能以童心的纯洁、美丽、自由与舒展去映照自然,尤其注重在描绘自然时表现儿童特有的幻想、生机与灵性,这使她们笔下的大自然显得特别明丽、新鲜、生气勃勃,能给人们心灵以永久的温暖与抚慰. 相似文献
82.
李贽与李梦阳文学思想鲜明对立,但对其豪杰人格却十分推崇。此矛盾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二人看似相同的人格理想,实有不同的哲学内涵:李梦阳之豪杰人格以传统儒学之伦理道德为基础;李贽之豪杰人格却以自然人性之“真”为基础。这恰是二人文学思想走向复古与性灵之对立的根源。 相似文献
83.
琦君的散文包孕着童心、母心、佛心三个情感内核,是她人格和性灵最直接的流露,也是她创作理想的寄托,统摄在对人间大爱的抒写下。 相似文献
84.
以杨万里、袁宏道、袁枚为主要代表的“性灵说”与中国传统价值体系有千丝万缕的渊源,既包含有对主体生命本原的探索,也包括内心真情的感受和表现。它经过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既对于文坛的注重理学教化、模拟抄袭的流弊起到了积极的修正作用;也为几代文人提供了“童心”、“真趣”这类短暂的艺术避难所。然而此类作品常令人感觉纤佻轻薄,他们缺少必要的历史纵深,即艾略特提到的那种“感到从《诗经》以来中国文学有一个整体的存在”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85.
86.
87.
道统维护与思想启蒙的悖结—论李贽“童心说”的双重使命及内在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末名教桎梏和市民社会的催逼下,李贽为恢复儒学的真精神和探究性命下落,借用佛教“真空”观取代传统儒学的“道器”论,将性善论的“赤子之心”置换为自然之性的“童心”,通过“童心说”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真”的本体论地位,在心学范式下艰难维护儒学道统的同时开启了前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然而,由于在农业文明时代道统维护与思想启蒙的悖结,李贽不仅因其“童心说”而成为儒学“异端”,还被由其催生的明清启蒙思潮所扬弃。 相似文献
88.
所谓"三心"是指:信心、善心和童心。所谓"二意"指的是:"无意"和"有意"。"三心"怡情信心:一位诗人说得好:"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信心可以鼓起人们与疾病、衰老作斗争的勇气,从而减少疾 相似文献
89.
方天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7-38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小学生囿于课堂,习惯于闭门造车,为应试、为分数而作文。因而作文内容严重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缺乏浓厚的生活气息,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缺失了童心的灵性,童言的纯真,童趣的质朴,成为一种没有生活质感的苍白绵弱的文字。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