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篇 |
民族学 | 69篇 |
人才学 | 2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31篇 |
理论方法论 | 7篇 |
综合类 | 71篇 |
社会学 | 8篇 |
统计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6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63.
湘桂黔渝毗邻民族地区地处武陵山区,区内居住着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30多个少数民族,是多民族聚居区,又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湘桂黔渝毗邻民族地区经济协作区成立于1990年,经过10多年发展,现已形成包括湖南(怀化市、邵阳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州市、张家界市)、广西(柳州市、来宾市、桂林市)、重庆(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贵州(铜仁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四省市14个成员的开放性政府间区域经济技术协作组织。一、湘桂黔渝毗邻民族地区经济协作取得的成效(一… 相似文献
64.
李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9):41-49
集市是认识和分析复杂多元的中国社会一个理想范式。200余年来,吉信镇经历了从最初的基层市场——西门集,到清代防苗屯兵之地——得胜营,到民国时期的建制乡镇——蔚文乡,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吉信镇的集市体系发展和城镇化的转型。多民族地区的军事、政治整合以及族际交流互动与整合需要促成了吉信镇军事职能、行政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角色的形成与完善。吉信镇城镇化历程体现出多民族地区独特的城镇化道路。集市体系对多民族地区社会整合的完成及其城镇化过程,得益于苗、土家和汉族等多民族的经济文化互动,及共同参与集市和城镇建设与发展。民族精英人物在集镇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了汉族儒家思想、佛教文化、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等多元文化的共存,而国家也通过征用民族文化来促进城镇建设及其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65.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表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重要因素。蒙古族作为少数民族,在国家现代化浪潮中不仅持续保持滞后局面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人口过剩导致的"富余劳动力"现象,这是由诸多原因促成。本文将对引起蒙古族村落富余劳动力出现的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对那些人为因素较为全面的剖析的基础上,把减少人为阻力、理性防止不必要"耗能"为归宿点。 相似文献
66.
67.
北京市牛街街道位于原宣武区中部,辖区总面积1.44平方公里。牛街是北京市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辖区户籍人口5.4万,共有汉、回、蒙、维等23个民族成份,其中回族1.2万人,占牛街总人口数的23%。辖区共划分为10个社区,在回族较集中的6个民族社区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达60%。 相似文献
68.
位于“九曲黄河”中游的“塞上江南”——宁夏,是我国唯一省级建制的回族自治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被国内外称为“中国的伊斯兰省”。历史上,自元代就有“宁夏行省”的称谓,取“夏地安宁”之意。定居宁夏的回族人民多数为元朝跟随蒙古大军东征的“色目人”后裔,已有70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这片古老的黄土高原“旧貌换新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宁夏回、汉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经济社会水平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川区成为富庶的塞上江南,山区脱贫致富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9.
族裔聚居区是国际移民社会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它的发展与治理形态对于国际移民及其移居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族裔聚居区而展开的个体或群体行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些研究更多的是从族裔聚居区内在的结构来分析其对族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移民社会融入的影响。本文在细致梳理族裔聚居区研究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检视族裔聚居区经济理论从社会看经济研究路径的内在逻辑,并剖析其分析概念和架构的局限所在,进而提出从经济看社会路径在未来族裔聚居区研究中的可能与可为。本文认为,从经济看社会有助于将族裔聚居区重新置于研究分析的中心位置,并跳出原有的隔离—融入(边缘—主流)的二元对立分析框架,在一个多元的视角中,以族裔聚居区为中心来审视作为不同族裔的国际移民群体之间、移民群体与本土其他族裔群体之间由于冲突、合作与博弈构成的社区结构以及身处其中的个体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70.
周建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5-41
基于对赣州地区闽南人村落的田野调查和闽南人的族谱等文献材料,探讨该地区闽南人的地理分布,分析了他们迁居赣州的原因与过程,认为迁居赣州的闽南人应该是历史上不同时期由于不同原因迁入的,其主体应当为明末清初时期闽广人迁徙江西的移民,而并非全都是郑成功旧部后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