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32篇
  免费   1610篇
  国内免费   236篇
管理学   16165篇
劳动科学   987篇
民族学   1511篇
人才学   1781篇
人口学   926篇
丛书文集   15525篇
教育普及   3篇
理论方法论   3054篇
综合类   25709篇
社会学   4809篇
统计学   8508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575篇
  2023年   1122篇
  2022年   1005篇
  2021年   1013篇
  2020年   931篇
  2019年   778篇
  2018年   447篇
  2017年   736篇
  2016年   1073篇
  2015年   1619篇
  2014年   4290篇
  2013年   3641篇
  2012年   4779篇
  2011年   5643篇
  2010年   5520篇
  2009年   6293篇
  2008年   6335篇
  2007年   4435篇
  2006年   4138篇
  2005年   4251篇
  2004年   3790篇
  2003年   3650篇
  2002年   2980篇
  2001年   3046篇
  2000年   2576篇
  1999年   1040篇
  1998年   670篇
  1997年   550篇
  1996年   416篇
  1995年   267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86篇
  1992年   183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275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杨斌  王琳 《东岳论丛》2020,(11):30-38
数字经济时代,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企业由原来单纯的重视产品为中心,发展到产品本身和产品服务并重,客户服务成为企业运营的生命线。数字经济时代呼唤客户数字化服务转型,重塑数字化服务新体系。数字化服务呈现在线化、平台化、智慧化、透明化等特点。数字化服务转型策略为:服务意识的数字化转型,由被动服务向合作共赢的服务生态转变;服务能力的数字化转型,由传统后置服务向个性化智慧服务转变;服务体验的数字化转型,由结果管理向全程体验管理转变;服务价值的数字化转型,由单纯服务向创造价值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93.
推动内蒙古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应进行合理区划、进一步明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形成方向清晰、定位明确、相得益彰的城镇、生产和生态不同功能的区域,以统筹内蒙古东西部以及内蒙古与外部区域联动的总体布局为引领,以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为轴,以中心城市、城市群和重点旗县建设为支撑,构建彰显优势、各具特色、城乡融合、内外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体系。调整内蒙古空间结构,应在确立空间治理新模式、改革要素流动机制、调整现有政策、科学配置基础设施、争取中央差别化政策支持等方面形成保障。  相似文献   
94.
张首魁  赵宇 《东岳论丛》2020,(10):66-76+191
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在空间尺度、内容层次、城乡部门、政策方式、引领平台等方面体现出演进轨迹特征;具有基于现实条件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和问题解决的实践逻辑;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重治理价值维度。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要进一步创新功能定位、优化政府间关系、加强要素市场与空间载体建设、共建区域间联动平台、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等。  相似文献   
95.
96.
97.
目的/意义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分享经济成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分享经济增长的潜力在于参与者的增长。拥有物质资源的消费者作为提供者参与分享经济,对经营分享经济的企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设计/方法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构建了消费者物质主义对提供资源参与分享经济的关系假设模型,并通过问卷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对模型及假设进行分析与检验。 结论/发现 (1)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情感价值在消费者物质主义与参与分享经济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2)不同的物质主义对参与分享经济意愿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工具性物质主义通过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情感价值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参与分享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终极性物质主义对分享意愿有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但通过经济、社会及情感价值的遮掩效应,对参与分享经济意愿产生正向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8.
罗亚娟 《云南社会科学》2020,(6):168-174+185
西部工业经济在快速崛起的过程中,产生了未能有效规避承接污染企业迁移的问题。地方政府决策者的生态认知及其基于经济地情的发展权衡,是生成这一问题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环境信息输出端的信息供给不足以及认知主体的认知偏好,使得西部部分地方政府认知结构走向失衡,形成生态认知堕距。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地方财政困难而内生工业发展能力不足的现实地情,促使地方政府在发展权衡中极易偏向通过承接污染企业优先解决发展不足的问题。基于"认知—权衡"分析框架,促使后发地区地方政府在决策中找准生态与发展的结合点,生态利益先觉型生态认知的塑造是关键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9.
网络脱生:创业过程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探讨了企业从社会网络的脱生过程。对珠三角企业家的访谈表明,创建企业需要的商业情报、创业资金、首份订单三项资源均来自创业者的社会网络。作者提出市场—网络互动关系的理论模型以解释上述过程,并用830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对该模型的研究假设作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00.
《反垄断法》规制行政垄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毅  杨永磊 《社科纵横》2006,21(4):92-93
在中国,行政垄断问题严重,应该受到法律的规制,从中国目前的条件来看只能由反垄断法来规制。由于行政垄断的复杂性,反垄断法的作用会受到种种困难限制,包括反垄断法立法自身方面、中国法律体系及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因而还需要从多方面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