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20篇 |
免费 | 163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96篇 |
劳动科学 | 26篇 |
民族学 | 129篇 |
人才学 | 102篇 |
人口学 | 44篇 |
丛书文集 | 1886篇 |
理论方法论 | 319篇 |
综合类 | 4093篇 |
社会学 | 464篇 |
统计学 | 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140篇 |
2020年 | 161篇 |
2019年 | 132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201篇 |
2014年 | 433篇 |
2013年 | 355篇 |
2012年 | 517篇 |
2011年 | 501篇 |
2010年 | 534篇 |
2009年 | 472篇 |
2008年 | 647篇 |
2007年 | 500篇 |
2006年 | 446篇 |
2005年 | 376篇 |
2004年 | 288篇 |
2003年 | 300篇 |
2002年 | 225篇 |
2001年 | 207篇 |
2000年 | 183篇 |
1999年 | 99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进入21世纪,产品的交互方式和体验价值成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广义的交互性不仅包括传统的人机交互,还涉及到由产品引发的人际交互。传统交互设计主要关注物质维度的实用功能和行为维度的使用方式。当代广义交互设计主要聚焦于自然交互和社会交互,促进技术的人性化和人际和谐,人性价值和社会效应至上,正是广义交互设计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2.
申盛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125-128
"五个统筹"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但各个统筹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为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最终动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3.
94.
自然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国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2):57-65
洛伊德提出"自然的发现"作为科学诞生的标志,但只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实证主义的阐释。实际上,"自然"一词在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本性"向"自然界"的转义过程。希腊人的"自然的发现"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指通过追究本质、根据的方式来把握存在者之存在,二是指通过与制作物的对比开辟出一个被称为"自然物"的存在者领域。"自然"作为希腊人最原始的存在领悟,经历了一再地跌落。本来属于内在性领域的自然,最终反而成了外在性本身。中国古代未作出这种"自然的发现",因而未成为科学的故乡,这不是错失,而是存在的命运。 相似文献
95.
黄炎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2):145-151
保罗·泰勒的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尊重自然.该伦理观作为以生物为中心的伦理思想体系,同以人类为中心的伦理观形成对立.它主要由三个基本成分所组成:具有世界观性质的理论前提或信仰体系、基本道德立场、一组规定义务的行为规则与品行标准.以生命为中心的自然观作为理论前提构成保罗·泰勒的伦理观的基础,而这种自然观本身又是由以下信念所组成:把人类视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成员,认为自然界是有机系统,认为个体有机体是目的论意义上的生命中心以及对人类优越论的否定. 相似文献
96.
刘寒春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26-27
通过考察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分析三种历史形态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及其各自与当前生态危机的不同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必须"走进"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97.
张中锋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6):47-51
普希金之所以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并不仅仅在于他是“民族”诗人、或“民主”诗人、亦或文艺复兴式的诗人,而在于他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含有审丑意识,而审丑意识与古代尚和谐、近代尚崇高等美学观念相比,则属于现代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98.
杨照征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4):12-13
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抽象劳动的能动性和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出发,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对象性存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的统一,由于对异化劳动的考察规定和结果,马克思最终将社会实践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99.
杨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4):87-90
道家美学对苏轼文艺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诗词中展现出的崇尚真朴,傲视荣贵的思想品格;提出了寓意于物,游于物外的审美态度;其被贬谪期间的作品展示了他看穿忧患,随缘自娱的超然的人生境界;在文艺创作上提出了随物赋形、成竹于胸、反对雕琢、因任自然等重要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00.
《天津社会科学》2020,(1)
马克思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的人学理论,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人学革命。马克思的人的存在论包含四个维度: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人的起点,自然赋予人生命,给予人生产生命存在的材料;人以自然界为对象开展实践活动,把自己的本质以存在的形式展现出来,确证了人作为对象性实践存在物;随着"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人的精神生产越来越具有相对独立性,人成为精神生产、传播、承载的主体和载体即有意识的精神存在物;人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不断突破"受动"(自然和自身种的限制)追求自由,进而"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解基础上的个体与类斗争的真正解决即人的解放,确证了人作为普遍的自由的类存在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