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彭德怀坎坷多舛的命运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本文着重讲述了彭德怀元帅与第一任妻子浦安修的真情故事,从中,读者可感受到横刀立马、征战沙场的彭总丰富的内心感情世界,并再次为其富有人格魅力的英雄形象所折服。  相似文献   
42.
张乃良 《西部论坛》2001,3(3):50-52
古代诗人的创作中有大量咏马写驴的作品,诗人借马以写壮怀,借驴以抒逸情。咏马写驴反映的是中国文人的两种价值追求和不同的审美心理。诗人借马展示的是一种英雄形象,借驴实现了一种诗人的造型,从而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对“侠”和“儒”两种角色意识的追求。  相似文献   
43.
孙纯福 《老年人》2007,(10):26-27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作家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被改编成电影放映后,轰动了大江南北。电影中指导员“梁三喜”的英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永远铭记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相似文献   
44.
莫言是当代先锋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天马行空"的创作风格征服了读者与文坛.而<红高粱家族>是使其获得成功并奠定其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红高粱家族>体现出莫言对于传统军事题材小说的超越.作品在伦理道德、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方面作出了突破,表达了对于生命力的呼唤这一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45.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一书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蒙古人生性质朴,敬重英雄好汉”的理想品质,但是,这些蒙古想象并不出自金庸对于蒙古文化以及蒙古生活的现实了解。金庸的蒙古想象更多地是出于郭靖的英雄形象塑造之需要。因为需要塑造英雄形象,所以需要有各种陪衬形象来完成这一塑造,于是,有了各种对照人物的出现。同样,因为需要塑造英雄,所以需要有适合英雄品质生长的土壤。金庸选择了蒙古作为英雄生成的土壤,自然也就只能按照英雄的生长条件对于这一土壤的要求来对蒙古进行艺术想象。可见,《射雕英雄传》中的蒙古想象,主要是出于结构的需要,而不是对于现实的临摹。  相似文献   
46.
王硕 《国际公关》2013,(4):72-74
英雄形象的塑造,野性本色的描绘,平民人物的特写,让大批人涌向西部这片神秘的土地,在西进运动中追逐并实现着自己的美国梦美国的西进运动已经成为历史中一个辉煌的篇章,也成为美国人成就美国梦的一个特殊记忆。西部,不仅拥有广袤的原野,也寄存着美国人的梦想,如果想用勇敢、辛勤、劳动、战斗,甚至是贪婪、掠夺来换取幸福的生活,享受自由  相似文献   
47.
本文尝试用具体的两个意象来概括中西诗学的差异,这种宏观把握有助于直观、有效地比较。中国的“水意象”和西方的“海意象”能较准确地代表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诗学体系,同时,这两个意象又是中西具体的自然条件和思维方式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8.
黄蕾 《北方论丛》2010,(3):93-95
《荷马史诗》刻画了无数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如阿基琉斯、赫克托耳、奥德赛等等。这些英雄威武高大,具有英勇善战、奋不顾身的英雄本色;他们向往卓越,表现出向命运挑战的英雄气概,在向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个体生命的价值得到张扬,显示出浓重的悲剧意识;他们追求荣誉,为了这一目标矢志不渝。这些精神特质,至今仍散发出永久的魅力,具有持久不衰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9.
在新世纪的军旅小说创作阵营中,涌现了一批新锐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不同于以往军旅小说的特质,最为显著的就是其塑造的英雄人物青春叛逆,在纪律严明的军营也要极力张扬个性,但他们同时也怀揣着英雄梦想,忠勇尚武,渴望建立功勋。  相似文献   
50.
周燕芬 《唐都学刊》2003,19(2):92-95
悲剧与崇高及其互动是 2 0世纪文学风格的主调 ,对英雄形象的呼唤与期待贯穿一个世纪。现代文学一直没有出现理想的英雄性格 ,建国后“十七年”英雄形象蜂拥而出 ,成为时代崇高文学风格的重要标志 ,但英雄塑造上的公式化、类型化倾向 ,严重影响了英雄形象的美学品格。作为对“文革”文学的反动 ,新时期的文坛出现了“英雄化”向“非英雄化”的转变。在世纪末多元化和个人化的写作环境中 ,作家反拨非英雄时代 ,英雄形象的塑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