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读罢长篇小说《刘和珍》,掩卷沉思,感触良多。我的面前浮现出刘和珍这位叱咤赣江、喋血辕门的爱国女杰的英雄形象;我的耳边响起鲁迅“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的振聋发聩的声音。对人生的价值、历史的使命,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领悟。感谢作家贾献文,以他对文学的挚着追求,创作出这部33万字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位巾帼英雄灿烂而短暂的人生;也感谢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推出了高品位的《刘和珍》这部长篇小说。(一)“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撒播火种的文学,…  相似文献   
52.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虽说最终归于失败,但展现给人们的项羽是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司马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写失败,又不以成败论英雄。正是从这一创作意图出发,司马迁通过典型的情节和细节,从项羽的勇武、谋略、情感等多角度精心刻画,使得人物性格极为丰满,栩栩如生。只有抓住这些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这篇佳作的精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53.
长篇纪实性小说《红岩》中的“双枪老太婆”,手握双枪、百发百中的英雄形象,鼓舞着几代人成长。现今华蓥山旅游区还留下“双枪老太婆”百步穿杨、弹洞山石的遗址,供游人瞻仰。可是,“双枪老太婆”在新中国成立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反被强制退党,其间有着鲜为人知的曲折故事.  相似文献   
54.
低调     
【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回到京城后,人们都称赞他的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将军把自己断后的无畏行为说成是由于马走得太慢。其实,如此低调,绝对不会抵消将军的英雄形象。有一则寓言,讲两只大雁与一只青蛙结成了朋友。秋天来了,大雁要飞回南方,它们对青蛙说:"要是你也能飞上天多好呀。...  相似文献   
55.
一、“硬汉”的自杀令人瞠目结舌1961年7月1日是个星期六,厄内斯特·海明威的妻子玛丽,陪同丈夫从梅奥诊所检查治疗后回到凯奇姆镇。在整个检查治疗过程中,海明威始终显得郁郁不乐。玛丽误认为是因为他连续不断的治疗弄得很疲乏的缘故。吃晚饭时,海明威的脸色平静,气氛一如往常。饭后,玛丽因旅途劳累,想早点休息。盥洗后,她进了自己的卧室。  相似文献   
56.
袁强 《天府新论》2020,(6):128-134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凝缩着古希腊的民族精神,在类型化与复合化中表现出英雄的民族性与崇高性,而在古希腊英雄题材电影中,这些英雄走向了感观化与名气化,民族精神构建的作用消解,古希腊英雄形象发生异变。本文通过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与古希腊英雄题材电影中的英雄在塑造方式与文化内涵上的对比,揭示媒介对古希腊英雄的形塑力,指明古希腊英雄形象异变的媒介动因。  相似文献   
57.
“英雄形象”审美意蕴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古神话中的英雄特质深深影响后世英雄的形象塑造,具有“原型”功能。英雄形象的嬗变和大众期待视野的转变,造成英雄形象审美意蕴的缺失。英雄已不再是“文武茂异”者的专利,而是每个普通人的责任,应该从平凡人的生活中去诠释英雄的主旋律,从而提高受众的审美品位并实现英雄形象的“个性化”之路。  相似文献   
58.
抗战题材一直是抗日胜利后我国影视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曾拍摄了多部脍炙人口抗战题材的电影,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文艺思想的复苏与逐渐繁荣,反映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也开始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59.
周燕芬 《唐都学刊》2003,19(2):92-95
悲剧与崇高及其互动是 2 0世纪文学风格的主调 ,对英雄形象的呼唤与期待贯穿一个世纪。现代文学一直没有出现理想的英雄性格 ,建国后“十七年”英雄形象蜂拥而出 ,成为时代崇高文学风格的重要标志 ,但英雄塑造上的公式化、类型化倾向 ,严重影响了英雄形象的美学品格。作为对“文革”文学的反动 ,新时期的文坛出现了“英雄化”向“非英雄化”的转变。在世纪末多元化和个人化的写作环境中 ,作家反拨非英雄时代 ,英雄形象的塑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