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63篇 |
免费 | 244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29篇 |
劳动科学 | 67篇 |
民族学 | 65篇 |
人才学 | 132篇 |
人口学 | 68篇 |
丛书文集 | 1478篇 |
理论方法论 | 269篇 |
综合类 | 3749篇 |
社会学 | 350篇 |
统计学 | 6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16篇 |
2023年 | 306篇 |
2022年 | 252篇 |
2021年 | 327篇 |
2020年 | 277篇 |
2019年 | 226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174篇 |
2016年 | 199篇 |
2015年 | 258篇 |
2014年 | 482篇 |
2013年 | 396篇 |
2012年 | 439篇 |
2011年 | 485篇 |
2010年 | 455篇 |
2009年 | 452篇 |
2008年 | 581篇 |
2007年 | 444篇 |
2006年 | 308篇 |
2005年 | 323篇 |
2004年 | 236篇 |
2003年 | 217篇 |
2002年 | 197篇 |
2001年 | 190篇 |
2000年 | 132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基于资产定价的复杂性,在贝叶斯更新的理性预期均衡下,研究信息公开披露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比较分析交易者的投资策略以及市场动力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信息披露将削弱同源知情交易者的信息优势,减少异质知情交易者的信息不确定性,使得参与博弈的两类知情交易者的交易强度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直接的"不确定性减少"效应引发策略互补,间接的"推断增强"效应导致策略替代。信息披露提高了引发策略互补的阈值,从而降低市场的逆向选择风险,提升金融系统稳定性。同时,基于金融市场的自组织原理,分析了公开披露后市场流动性、价格的信息有效性以及交易者福利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92.
新世纪以来,旨在突出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市场创新活力的行政审批改革能否提升微观主体的生产效率进而助力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的双重差分模型结果表明,设立行政审批中心促进了辖区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行政审批改革的积极影响在企业融资约束、高管政治背景、规模大小以及行业竞争程度方面存在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验证了设立行政审批中心通过提升投资机会把握能力以及投资效率来积极作用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路径,相较而言企业科研创新潜力短期内并未被行政审批改革激发。本研究对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优化行政审批改革路径、推进"中国之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培训需求分析的三要素模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之一。培训的第一步是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培训需求分析的三要素模型是从组织、任务、人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994.
借助中国上市企业2007-2017年数据,研究地方财政分权程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越高,越能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特别的,财政分权对那些生产效率处于较低区间的企业而言有着更为明显的驱动效果。就企业属性差异来看,财政分权更能够提升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就地区属性差异来看,财政分权对中西部特别是中部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效果。从影响机制来看,财政分权在宏观上能够提升财政科技支出强度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而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在微观上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的脱实向虚偏向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驱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最后,恰当的地方政府激励是发挥财政分权驱动作用的重要保障。在一定的经济考核压力(目标设定)上,地方政府对财政资源的使用会更加高效,以更大幅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995.
996.
文章选取2006~2017年29个省份的数据,运用有效结构变化指数刻画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并实证分析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劳动力转移的有效结构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抑制作用,产业内劳动力异质性的上升是该抑制作用的中介效应。(2)低技能型产业劳动力有效结构变化一直大于高技能型产业,但两者间的差距逐渐下降;低技能型产业劳动力有效结构变化对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抑制作用大于高技能型产业。(3)劳动力有效结构变化呈东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的态势;劳动力有效结构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抑制作用呈中部地区最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7.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粮食安全的保证都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生产和农民收益面临着自然风险,农业保险相关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分散和转移风险,从而影响农户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基于2003—2017年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库的数据,使用动态面板估计和工具变量方法,分析了农业保险覆盖率对农户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探究了其背后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保险覆盖率的提高促进了农户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户为非乡村干部、非少数民族、低收入群组时,农业保险对农户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还可以通过增加农户的农药投资、机械投入、耕地规模以及促进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方式来实现,从而提高农户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998.
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在扩大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影响地区增长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产业结构、机遇、政府作用等。利用CD生产函数比较汕头与深圳经济长期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率,分析影响两地经济增长差异的要素。 相似文献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