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9篇
丛书文集   300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428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91.
鲁迅的创作指向具有深刻且多义、现实又超前的特点,为后人的"当代性"解读提供了无限生动的广袤空间。新时期鲁迅研究的突出成果,几乎都是以"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作为基本的价值立场和内在驱动力的,也正是在它的支持下,才将"人"、"人性"、"反封建思想革命"、"历史的'中间物'"、"主体意识"、"生命哲学"、"改造国民性"、"文化守夜人"等观念和关键词,置于鲁迅研究的中心位置上。鲁迅事实上业已成为中国文学和文化现代化的精神源头和现实生活的批判性力量。但这决不是杜撰式的影射和应景研究,它是建立在严格的科学性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792.
自阐释学出现以来,读者群在理解先前文化或异域文化时,往往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更精确地理解经典,另一种是一味曲解作者的原旨。然而,伽达默尔主张的视域融合观和庞德的误读现象可以更好地体现阐释学通过不同视域融合从而更好理解文本以及由于翻译等中介促使文学阅读时不断进行误读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3.
2010年,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本文通过分析了解政府和民间组织,解救被困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开展灾后重建的差异和存在问题。分析存在原因,促进良性互动,论证民间组织和志愿者救灾参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并积极探索良性互动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94.
时下,基于后学语境对人学语义的"孤岛写作",不是什么创新意识,而是一种错误的治学路向,不但无益于"作为人学的哲学"的微观探析和生活还原,更无助于宏观上的整体把握和规律探索.究其原因,不在于它对人做了某种形上牵挂,而在于这种牵挂仅仅停留于某一个特定的方面;不在于它对人做了非理性的召唤和牵引,而在于这种召唤和牵引不能在实践生存论基础上获得内在融通.唯有从古今中西的"历史大视域"出发,对当代各种人学语义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实践整合与内在梳理,才能走出"人学空场",实现对人学本质的切身性表达.  相似文献   
795.
司武林 《社科纵横》2011,26(7):23-24
"世界视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品性。作为它的两个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具有这一品性,具体表现在世界维度、世界潮流和世界高度三个方面。这一独特的理论品性,形成了中国社会发展清晰的世界坐标。  相似文献   
796.
近年来,学术界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但解读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不能离开他独特的理论出发点和研究视域:"人的感性活动"、"社会有机体"和"世界历史".联系这些概念,人不断否定和超越其现实生存境况的创造性力量及人的感性活动主导性倾向融汇而成的社会主导性领域就会浮现出来,随着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人不断否定和超越其现实生存境况的创造性力量必然不断瓦解社会有机体的定型化和模式化.  相似文献   
797.
"对话范式"业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哲学范式.它的异军突起无疑是对独白主义思想范式的纠偏与反拨,也是对迷执于主客二元、非此即彼的哲学探究方式的彻底拒斥与消解.其核心要义是平等协商、真诚沟通、宽容互让、悬置中心、和而不同.援用"对话范式"审视中西文化,不仅可以走出中国文化本位论或者西方文化本位论等中西文化之争的偏执与狭隘,而且可以使中西文化在彼此认同其差异的基础上圆融会通、达成共识、走向共在.  相似文献   
798.
中国咏物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咏花卉诗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大类.<诗经>作为歌咏花卉的源头,以花卉这一题材作比起兴,使其作为一种描写对象,真正进入了文学审美视域.而其后的<楚辞>以巨大的飞跃,使花卉真正走向了人格象征的丰富的意象世界,成为百代不衰的象征中国文人精神品德和心灵世界的重要意象.<诗经>和<楚辞>在中国花卉诗词的发展史上有着彪炳千秋的历史文化功绩.  相似文献   
799.
教育病理学的视域及其理论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病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对教育病理的关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向性和自觉性的必然反映.教育病理的诊断指标是建构教育病理理论的核心所在,其要义在于发现和整合与教育病理相依托的社会内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800.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意识,全然不同于西方人的空间感觉,但若以跨文化视角,尝试以西方艺术心理学图式论和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美学观念互证式的阐发,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贡布里希等人的图式论相当圆满地解释了图像艺术风格和历史演变内在心理学规则。它不仅可以说明西方艺术史,同时也可以用来阐述中国古典绘画的空间美学观念。通过对中国绘画中胸中之竹、意在笔先和成竹在胸等传统命题的图式论解释,进而透过中国古典绘画以大观小、以小观大和远三个传统命题所反映的中国绘画的空间图式,不难发现中西美学虽然各有不同的表述,但在一些核心问题上却又殊途同归。可见,借助西方图式说来解释中国的古典绘画空间观,一方面可以说明中国绘画鲜明的特征,另一方面又探究了与其他文化中绘画空间美学相近的图式原理;同时,中国绘画美学独特的空间命题和观念反过来丰富了我们对图式说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一种超越异同比较的美学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