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6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83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61.
试论辛亥年袁世凯复出时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年武昌起义,改变了国内政治生态,政局走向亦变得日趋复杂化。这使得袁世凯复出时的心态不可捉摸,反映到行动上,便是"不行不止,亦行亦止",但也并非无章可循,袁氏的心理在当时经历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由于袁氏技高一筹,既没有愚忠,也没有完全倒向革命阵营,力求扮演一个调停者的角色,从而渔翁得利。  相似文献   
362.
作为辛亥革命时期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距今已整整一个世纪,此间,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探讨的内容有三,一是起义进程;二是领导人物,主要集中于孙中山和黄兴等;三是烈士,包括个案研究和群体研究。至于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研究内容、视角等方面。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黄花岗起义研究将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363.
余栋臣第二次起义与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义和团的起源与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应该是两个问题,尽管有联系。"义和团,起山东",而义和团运动起川东,是余栋臣第二次起义,而非赵三多起义或朱红灯起义拉开义和团运动序幕。因为义和团运动与教案并无实质区别,组织与仪式只是义和团运动的一些外在特征,余栋臣第二次起义与义和团运动在一些主要方面相同或相近,余栋臣第二次起义直接推动半个河山的义和团运动,并与义和团运动爆发有内在联系。突破"山东说"、"北方说",可能会看到一个更为完整的义和团运动。  相似文献   
364.
夏和顺 《百姓生活》2011,(10):55-55
1911年,黄兴等人在广州发动的“三二九”起义失败,有一位同盟会会员冒着生命危险,将72位烈士的遗体收殓后葬于黄花岗。他就是潘达微。  相似文献   
365.
正1930年初,年仅17岁的习仲勋受党组织委派,到驻防在长武县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警备第三旅二团一营搞兵运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历程。1931年冬,该营移防凤县。中共地下党员习仲勋,李特生、李秉荣、吕剑人等同志,随军进入凤县城。他们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在该营积极  相似文献   
366.
367.
南昌起义"就地革命说"析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南昌起义后"就地革命"不可能成功,因为当时革命和战争的指导思想是"城市中心论"和"正规战",不存在建立根据地和开展游击战争的可能性;起义时使用国民党旗帜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即使就地开展斗争也难以成功;当时党和军队的状况与就地革命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当时的客观环境也使就地革命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368.
1926年贺龙率军参加北伐战争,因战功卓著,部队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在此期间,贺龙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反对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1927年8月1日,贺龙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遵照党的指示,前往湘鄂西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组建工农武装。  相似文献   
369.
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湖南绅士为了稳固封建的统治秩序,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疯狂地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其中尤以湘乡、新宁等地的团练武装最为突出。他们在办团过程中,开创的“以书生训山农”,注重对团丁进行封建道德和伦理观念的思想教育工作,推行宗族组织和保甲合一政策,为曾国藩创办湘军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370.
晚清同治元年,陕西关中发生了汉回冲突,史学界称之为陕西回民起义。回民军在陕西遭到清政府优势兵力的进攻后撤离陕西,直至最终向清政府投诚。因复杂的社会原因,陕西回民没有能返回原籍,被清政府就地安插在甘肃平凉、会宁、清水等地,此即是陕西回民的移民活动。笔者以为此次陕西回民移民的原因有三:第一,清代同治年间年间陕西汉回冲突严重,民族问题复杂和某些汉族士绅的反对是回民不能返回陕西的一个因素;第二,陕西回民军遭到清军的进攻被迫撤离陕西是形成回民移民的原因之一;第三,清政府对陕西回民就地安置的政策最终促成了陕西回民的移民。此外,本文还归纳了陕西回民移民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