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16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05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71.
趋向补语是汉语补语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引申义跟趋向义有很大的不同。在表达引申义时,谓语动词和作补语的趋向词之间有一定的语义选择关系。复合趋向补语“过来”和“过去”之间在语义类型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掌握它们的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372.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关于价值创造的理论视域来审视,现代经济社会中的科技劳动和生产劳动趋于相互融合的态势.一方面,我国经济理论界乃至经济哲学界关于"什么劳动创造价值"问题的争鸣,使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不断地从物质生产领域向精神生产领域拓展,以至于将科技劳动纳入"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范畴.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哲学界乃至经济理论界关于"什么是科技劳动"问题的探讨,使科技劳动不断地从知识生产领域向现代经济社会诸领域拓展,以至于使创造价值的各种劳动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成为了"科技化的劳动"或"科技劳动".并且由现代经济社会之劳动方式的转变所呈现的新特征所决定,创造价值的劳动已形成"以科技劳动为核心"和"以准科技劳动为辅助"的新型生产劳动系统,以至于使传统的科技劳动和生产劳动呈现出一体化特征.这一研究,对于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和马克思主义劳动力资本化理论的建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73.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念的概念界定入手,较详细地探讨和描述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和变革趋势.作者把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总的状况概括为"多元并存,新旧交替"八个字,并对之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374.
以往心理学史研究多注重库恩范式论对心理学的影响,而忽视了心理学对库恩范式论形成的作用.实际上,正是库恩范式论形成过程中对于心理学成果的借鉴与吸收,才使得库恩范式论具有明显的心理学趋向;又正是由于库恩范式论的心理学趋向,才使库恩对心理学有着特别的关注,继而对心理学史研究产生特别的影响.以库恩的范式论指导心理学史研究存在其固有的缺陷与不足,有必要对范式论心理学史研究进行必要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375.
为了解语块研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用维普资讯检索了近年来各类刊物上我国学者发表的有关语块研究的文章。为使研究成果更具有信度,选取了CSSCI刊物上发表的相关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对1989到2012年间关键词分别为语块和词块的48篇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语块研究的关注程度从2004年以后逐年增多,外语类刊物对语块的重视程度超过了所有综合类刊物,应用型研究占了近50%,但汉语语块的研究相对不足,揭示了当前语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走向。  相似文献   
376.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分别表现出"崇高"和"动人"两种不同形式悲剧美。然而上述两种审美特质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存在于上述两部著名的悲剧之中,它们却呈现出交融和冲突并存的奇异格局。在这个格局中,两者之间的交融呈现出绝对的统一,它们之间的冲突仅仅凸显为相对的悖离。由此看来,不自觉地实现文化背景的跨越是这两部剧作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7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大提出的“两个趋向”论断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既是对我党一贯以来的“农业是基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对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之后宏观战略走向的思考,更是对新时期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坚定。“两个趋向”论断从打破平衡发展到回归平衡发展,突出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标志着过去我们“城乡分割”、“城乡分治”的体制和政策的终结,城乡统筹发展的新体制、新政策的开始。在“两个趋向”论断下的指导下,我党在新时期主要通过落实农村减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积极的公共财政政策三个方面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78.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国内方面看,自从1997、1998年以后农业进入农产品供给平衡、丰年有余的阶段,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迅速下降,农业人口却仍在高位运行。从国际来看,在加入世贸前后,我国许多大宗农产品已逐渐丧失了比较优势,农业面临着结构调整、结构升级、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压力,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国际潮流又将我国以单个农户为主体的农产品的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成倍扩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困难重重,急需强有力的国内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379.
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路径与研究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要籍解题式的中国史学史研究到历史、时代视野下的中国史学史研究,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经历了颇为艰辛的发展过程。20世纪20年代才初步确立的中国史学史学科,承载的是中国史学自身两千余年历史的厚重内容,要籍解题式的研究特征在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最初阶段有其必然性。60年代以后,中国史学史研究更注重从时代的特点把握史学发展走向,从历史发展过程中审视中国史学自身的发展过程。在这样的研究路径中,中国史学史研究得以极大地拓展和深入,相应地,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发掘、对近现代中国史学的重视以及多部中国史学通史的完成出版等,使中国史学史研究从多方面呈现出了向纵深发展的态势。在此基础上,从学术史的角度拓展中国史学史研究、加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重视中外史学比较研究,加强史学理论诸层面的研究,应该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几个努力方向。其中,对史学理论的研究是否充分,已经成为影响今后史学史研究能否深入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80.
自文艺复兴以来,“表现自我”作为一种创作指导思想,始终没有成为文艺创作的历史潮流。只有西方的各种现代主义流派,才把它作为创作的理论基础。有些进步作家虽然在指导创作中也谈到“表现自我”问题,但主要是指作家个人最初创作尝试的一种规律性表现、文学创作的艺术特点和作家创作中一种崇高的艺术境界而言的,反映了现实主义作家艺术构思和典型塑造的规律。粉碎“四人帮”后,重提这一口号,与批驳“四人帮”推行的政治法西斯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有关。它的负面影响,导致相当作家对深入和贴近生活、对创作社会责任的淡化和漠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