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3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200篇
劳动科学   30篇
民族学   146篇
人才学   36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1049篇
理论方法论   215篇
综合类   2311篇
社会学   268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集古录》在记录碑刻、考辨文史、赏鉴书法之外,欧阳修还随手著录了与友人的"交游录",以金石为触媒,呈现集古交游场上关于趣味、身份与情感的思索。首先,《集古录》区分不同收藏的性质、方式和人群,标举交游圈"有益""好古"的收藏旨趣,有意识地将金石趣好区隔于其他收藏。其次,《集古录》渗透了欧阳修在收藏审美中自觉而强烈的"君子"意识,这些集古理念原则可视为群体身份认同之标识。此外,《集古录》还有一重深情动人的弥漫回忆色彩的情感书写,缅怀交游与凭吊同人的情感为欧阳修提供了情感的归属。  相似文献   
52.
53.
探究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形成机理对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历史文化名城安阳作为案例地,基于地方依恋理论,构建了地方满意度、地方依恋、亲环境行为、游客身份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地方满意度正向影响游客地方依恋;游客地方依恋正向促进游客实施亲环境行为;从地方满意度到亲环境行为,需要依靠地方依恋的中介效应实现;身份对于游客的地方依恋形成存在显著影响,相较于外地游客,本地游客对地方依恋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构建了有别于自然遗产地的文化遗产地亲环境影响机制模型,并纳入主客身份的影响进行探讨。建议目的地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全面提升游客地方满意度,关注游客地方认同维度的培养,针对不同身份的游客采取针对性的宣传策略,提升游客的亲环境行为,促进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4.
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中央权威衰落,国家纵向权力结构瓦解,各类次国家行为体的角色凸显。利比亚高度城市化,相比于部落和新兴武装团体,城市更有能力承担传统上由中央政府承担的资源集中、权威价值分配的政治组织功能。利比亚西部地区米苏拉塔和津坦等以城市地缘为纽带的政治力量对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政局发展影响深远。利比亚城市政治的观念和组织基础在于市民拥有强烈的城市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城市利益,城市内部组织结构较为明晰。城市政治的现实权力基础在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强大的城市武装力量,能够强有力地在特定“领土”范围内控制安全秩序和经济。西部城市间的竞合和权力消长是导致利比亚第二次和第三次内战爆发、国家机构分裂、过渡政府缺乏权力基础的重要因素。城市权力的扩张加剧了利比亚政治的碎片化,阻碍了后卡扎菲时代的政治进程,但城市也是国家重建所依赖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55.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保证。运用民族志的方法论,结合教师专业身份理论,对教师专业身份的理解和重构等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研究发现,青年教师身处教育行动场,对专业身份的理解和建构既受到教育惯习的影响,又凸显了时代赋予的能动性。一方面,教育惯习影响着青年教师身份的建构,作为考试学科的教师,需要做到精通教材、熟练讲授、熟悉考题、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备考等,如此才能使学生考出好成绩,让自己“站稳讲台”;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由虚拟网络空间向现实实体空间转移,这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发声、对话通道,青年教师在广泛互动和自我呈现中进行着专业身份的多维理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1926年,沈从文在《世界日报·副刊》登出一则启事,这则启事显现出他初到北京时与熊希龄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沈从文和熊希龄在北京期间的来往,一方面反映出此时沈从文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在早期的生活、写作中如何呈现与确认自我身份。将此时沈从文笔下的熊希龄和1940年代他对熊希龄的评价做一对比,恰可看出沈从文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强化了自己对"湖南人"这一身份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