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0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70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470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网络文学行进中的四大动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在快速裂变与发展中日渐形成的四大基本动势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即多种文本形态和传播形式并行互补、多元共生;在技术性与艺术性的两极之间寻求平衡;文化资本的商业运作介入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理论研究趋于自觉和理性.  相似文献   
62.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交流信息、传递感情,教师在使用语言交际的同时,还会使用多种非语言交际手段,身势语则是非语言交际中表现力最强也是最丰富的一种,并且在交际中有着口语无法替代、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魅力。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否正确运用身势语,对能否营造学习英语的浓郁文化氛围,能否激活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能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注意力,都起着潜在的重要作用。身势语是英语教学中潜在的隐性力量,关系着英语教学能否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63.
以d1组态的简单晶体场理论为基础,根据点群的对称性及配体场势的可加和性原则,讨论了各配体场中d轨道分裂的相对能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4.
欧阳修是处在宋代文化转型关键时期的重要人物,面对新的历史语境对士人阶层提出的要求,他在主体意识上进行了自觉的调整,将处世方式和生存空间进行了重新的规划。这种转变不仅促成了一种新型的人格结构的生成,而且在他所参与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北宋文化转型和宋代以后士人人格结构的调整都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5.
"量"是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本文从"量"的角度来说明程度副词"更"的意义和用法.程度副词"更"是一个增量副词,它所显示的量包括较高级次量、客观增量、模糊增量以及言语情感的增量.  相似文献   
66.
徐复观是一个文化人,也是一个政治人,是一个传统论者,也是一个民主论者。他以“高次元传统”代表的名义作深刻的文化反省。在他的精神世界中“传统”与“民主”在一种思想预设中得到高度的统一。他有意将儒家思想作现代性解构,探询其中与现代精神适配的元素,最终将“儒家民本论”,诠释为与现代民主论一致的“儒家民主论”,并认定儒家民主之“理”历来与封建之“势”发生持久的冲突。  相似文献   
67.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儒家形成了一种恋古情结,其核心是回到三代,并外化成一种方法论.这种方法论直接溶进了中国传统的政治理念与认知方法,知识变成了对历史的精美回顾,其实质是把现实的价值用历史的精神表现出来,让历史成为现实的尺度.从而使中国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退着向前走"的现象.  相似文献   
68.
巩本栋 《文史哲》2007,(1):95-102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唐五代诗格中的“势”论,有其特定的理论渊源。“势”的含义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尤其是被兵家借用为兵法概念,即兵“形势”和兵“技巧”以后,遂进而影响到东汉以后的书论,意谓字体的形状和结体的态势;影响到文论,即指文章的风格。至唐王昌龄撰为《诗格》,提出“十七势”等诗学概念,则谓诗歌创作中的运思和意脉的流转变化。至于皎然《诗式》、齐己《风骚旨格》、僧神《诗格》等,虽借用禅宗话头,巧立名目,然其所谓“势”论,也大抵与王昌龄相近,而与禅学中的“势”并无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69.
退溪学《易》、讲《易》、述《易》完全是为了进修践履。退溪既继承朱子,又与朱子有所不同。他认为“《易》乃理数渊源之书”,而不赞成朱子“《易》本为卜筮之书”的观点。退溪体悟《易》的时中之义至精,且身体力行之。他主张礼有因有革,有常有变,礼在践履中从俗、从宜、从权,其基点是“缘仁情”。  相似文献   
70.
朱熹与李退溪仁政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仁政说与李退溪的仁政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两人都主张,要实现仁政的王道政治理想,必须要有德才兼备的君主去实施;为了使仁政能顺利实施,必须限制君权。其不同点在于:朱熹仁政说是客观之理所必须,李退溪仁政说是内在本性之必然;朱熹仁政说不无手段之嫌,李退溪仁政说是目的本身。通过对二者异同的比较分析,可以为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