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5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607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181篇
人才学   52篇
人口学   42篇
丛书文集   934篇
理论方法论   189篇
综合类   2405篇
社会学   369篇
统计学   77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本文结合巴赫金的相关理论,将《黑王子》主体部分自我言说的矛盾置于其它文本复调叙述的观照之下,通过对爱与艺术的分析弥合了文化与生活的鸿沟,揭示出多重文本背后的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142.
《经理人》2009,(4):108-111
所谓“另起一行”,可以是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家的转变;也可以是坚守同一职业,但在不同行业间跨越;甚至可以指在同一家公司的不同部门间跳跃。在“另起一行”的背后,是女性高管们拥抱未知的开放心胸,是对自我的不断挑战,对自身价值的不息追求。  相似文献   
143.
20世纪40年代发生在中国新疆的三区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当时中国国内的政局、民族关系乃至整个远东的国际关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对欧美、港台、苏联、中国大陆关于三区革命档案资料收藏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4.
张浩淼 《理论界》2013,(7):68-70
德国社会救助改革既是福利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劳动力市场现代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政治话语"和"国家间学习"的视角对改革进行考察与分析,可以发现德国社会救助改革是政治话语从强调国家到强调市场转变的结果之一,此外,英国的"从福利到工作"政策对德国此次改革内容的指导原则与措施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5.
羊肉     
《家庭科技》2009,(3):35-35
猪肉是目前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猪肉纤维细软,结缔组织较少,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因此,经过烹调加工后肉味特别鲜美。  相似文献   
146.
《格萨尔》与康巴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硕 《西藏研究》2004,(4):61-64
康区是格萨尔故里,也是《格萨尔》英雄史诗发源地。文章对康区为何会成为《格萨尔》史诗的发源地以及该史诗在藏族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及其精神价值进行了探讨。认为,康巴人总体上具有个性张扬、强悍和善于开拓进取的性格特点,而造就康巴人这种性格特点的一是康区独特的地域环境,二是康区种族与文化的多元性,这也是《格萨尔》史诗产生的土壤。《格萨尔》史诗不但与康巴人的个性特点息息相通,且代表了藏族文化中对人性的颂扬和肯定的一面。藏族文化中有两个鲜明的层次,一个是对神的信仰、敬畏和服从,另一个是以对英雄的赞美而体现的对人性的颂扬,前者以宗教为代表,后者则以《格萨尔》史诗为载体。可以说,正是《格萨尔》史诗的产生使藏族文化的结构达到了一种完善和完美的状态。故《格萨尔》史诗在藏族文化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价值。而《格萨尔》史诗对英雄的赞美和对人性的颂扬与肯定,也正体现了康巴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7.
王作安 《西藏研究》2004,(1):106-118
本文以西藏日喀则市为例,通过对西藏地区现有扶贫开发模式的经济学分析,认为国家在西藏地区现有扶贫开发投资存在着规模不经济,并提出了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148.
家乡民俗学,既是对以家乡生活文化传统的观察与研究为基础而形成的学术研究取向的一种事实概括,更是结合新的学术思潮,对这种取向所生发和呈现出的视角与方法的总结,换言之,家乡民俗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视角与方法。它包含着如下几个突出的特征: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同情理解,理性批判;朝向当下。同时,家乡民俗学又是一种立场或态度。这种态度,基于比较的视野,具有鲜明的"间性"特征。在这种"间性"比较视野下,家乡民俗学者可以结合过去的生活经验与当下的学术实践,发现并揭示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关联,进而反思民俗学以往那种"朝后看"的问题和局限,推动民俗学更多地"向前看"并朝向未来。家乡民俗学由于是在与异乡、与他者的对比当中产生的一种有关家乡、有关自我的特殊研究范畴,因此能够使研究者更好地立足于自身,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之下,更清楚地认识"我"在同"他"交往过程中的位置,从而更恰当、更全面地理解"我与他"的关系,更有效地建设包含了更多"我""你""他"的、朝向未来的"我们",也即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家乡民俗学核心概念的"家乡"在涵盖范围上的伸缩性,尤其为这种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9.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是我国最后一个移民乡和惟一一个驯鹿养殖基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必然走驯鹿产业化和发展原生态旅游业之路,发挥城乡边缘区的补充功能,借区域经济发展之力,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0.
赵兵 《民族学刊》2015,6(3):68-71,123-124
岷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支流,其生态地位特别重要,本文分析了岷江上游地区面临的基本生态问题,提出了岷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体系建设的原则、依据与目标,根据岷江上游区域生态系统的空间特征、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该区域划分为三个生态功能区并确立了森林牧草、水域湿地、农田作物等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内容,切实有效维护该区域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