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79篇
  免费   2195篇
  国内免费   617篇
管理学   640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852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971篇
丛书文集   12190篇
理论方法论   3375篇
综合类   60983篇
社会学   1652篇
统计学   1402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42篇
  2022年   572篇
  2021年   593篇
  2020年   685篇
  2019年   565篇
  2018年   591篇
  2017年   733篇
  2016年   971篇
  2015年   1469篇
  2014年   3982篇
  2013年   3404篇
  2012年   4790篇
  2011年   5751篇
  2010年   4717篇
  2009年   4852篇
  2008年   5135篇
  2007年   6602篇
  2006年   6826篇
  2005年   6313篇
  2004年   5947篇
  2003年   5861篇
  2002年   4607篇
  2001年   4000篇
  2000年   2069篇
  1999年   531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时期以来,有学者对戏剧进行了形式主义的研究,其方法论借鉴于叙述学。叙述学是通过对小说的分析而总结出来的文学理论。在分析戏剧的叙述形式时,直接套用叙述学的相关理论是不恰当的,其应用时需要经过一定的转换。在小说文体中,存在两类最重要的叙述者类型:第一人称叙述者和第三人称叙述者。其中,第三人称叙述者只存在于直接引语中,此时的全知叙述者沉默或者隐蔽,将叙述者的功能转让给了他(她)。同样的,在戏剧文体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可以对应于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第二文本的叙述者作为戏剧故事之外的叙述者,叙述戏剧人物的外貌或心理状态等情况。在大部分戏剧文本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是沉默的,而戏剧中的人物作为第三人称叙述者承担了叙述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笛卡尔以来,主体问题始终是现代哲学最为核心的问题。但是,从哲学的语言论转向开始,主体已经声名狼藉,主体哲学的范式被视为陈腐过时了,传统的主体之争已经没有意义,无论语言是第一位,或者自我意识的个体优先,这两个范式中的任何一个都凸现和遮蔽着什么,将这两者联系起来或者寻找一种介于这两种范式之间的思路倒是可能的,如米歇尔福柯之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施工企业工程计划、预算部门与财务核算部门工程成本数据的脱节的问题,结合新会计准则,探讨工程与财务部门的结合、科目设置、费用的归集以及电算化核算等问题,以便更好地控制绿化园林施工企业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三十多年的耕耘,《红情绿意——〈红楼梦〉点面论》的面世,成为贺信民先生贡献于红学界的又一丰硕成果。书中宏观运幄与微观烛照兼长,用生命体验来感悟红楼,在慧眼洞察的缕缕新意之中折射着贺信民先生“研红”的风雨征程,折射着红学界积火传薪的优良学术传承。  相似文献   
15.
将无抵触理论应用于公共英语教学,可以对外语学习活动进行设计,使学习者水平与任务的难度相当、培养语言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交流、确保学习者获得学习主动权等,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巨大乐趣,进入以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全身心投入为特征的无抵触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从唐代开放的时代背景,以及唐代服装的形制、面料的色彩、服装的质料等角度阐述唐代服装性感的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17.
自秦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便与西周以来所实行的分封制产生矛盾。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一直绵延至汉代,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加以调和。当汉政权逐步稳固、经济恢复并发展之后,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演变为分裂与统一之争。汉武帝采用政治与法律的手段强力推行郡县制,反击以分封制为代表的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的挑战。事实上,汉武帝清除分封制并不彻底,一些负面作用逐渐显现,如他对同姓诸侯王及王子侯的严厉处置,打破了宗族势力与外戚势力的平衡,最终导致皇权易主。  相似文献   
18.
天顺八年,金湜、张城作为正、副使赴朝鲜颁明宪宗登极诏。在朝鲜期间,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艺,与朝鲜文臣赓酬唱和,留下了许多诗文。朝鲜为了表示事大之诚,更为了显示本国的文雅之关,将这些诗文辑录刻印,即《甲中皇华集》。学界关于这一问题,尚未展开探讨,文章探讨了《甲中皇华集》的成因,内容方面的特色及双方唱和的竞争意识、使臣形象的差异问题,以求对研究中朝文学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府"内向型"战争追悼理念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后日德两国政府的战争追悼理念明显呈现"内向型"与"外向型"之差异。只向本国的战争罹难者特别是战死"皇军"将士和被处决战犯表示哀悼而拒绝向被侵略国家为数更多的死难者致哀,是日本政府"内向型"战争追悼理念的主要特征。其成因主要有四:"自卫战争史观"、"解放战争史观"、"靖国史观"等错误的历史观,是其形成的思想根源;日本政要的右派构成和日本政权的保守性质,是其形成的政治基础;战后秉持错误历史观的日本国民的大量存在,是其形成的社会土壤;战后宽松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是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0.
教派隔阂和教派政治、列强的争夺和外部势力的插手、殖民者的"分而治之"政策、阿以冲突和巴勒斯坦问题是黎巴嫩内乱的四大历史根源.它们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形成并发挥作用的,且呈现出积重难返的态势.要彻底结束黎巴嫩的内乱局面,只有逐步实现四个目标:教派利益服从民族国家利益;排除外部势力的恶性干扰;建立平等友好的黎叙关系;实现黎以关系正常化并最终公正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