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由编辑活动的内涵外延谈主客体作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月英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3):126-128
编辑活动的产生历史悠久,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科技期刊编辑客体,更是随着大千世界的异常变化,产生、发展着。编辑客体时常会打破常规,将与社会和人们休戚相关的问题,推向正在困惑、迷茫、不知所措的人们。笔者认为根据原有编辑活动的界定指导编辑工作,对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而言多有局限。文章从编辑活动的产生及界定,从编辑活动中主、客体的属性及相互关系,从编辑客体的扩展与编辑主体意识这3个方面作了分析,认为编辑主体编辑客体把握的审时度势是所编之物为社会首肯并起促进社会发展之功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与修改权行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云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2):62-64
编辑的主体意识是编辑对自己角色定位的认识,它指导和制约整个编辑的运作过程。主体意识存在偏差会导致编辑在修改文稿时产生错误的做法。为纠偏匡谬,走出误区,编辑应强化相关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以正确行使编辑修改权,确保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23.
田峰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81-84
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有“专博相济,一专多通”的知识结构,高校学报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对编辑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许多高校学报编辑的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这一要求。积极开展编辑继续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继续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必须坚持适用性原则,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必须根据编辑学科的特点:编辑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以及编辑工作实际,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扎实有效的教育形式,保证编辑继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编辑工作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红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当电脑、光盘、网络纷纷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 编辑现代化的时机成熟了。设备要更新, 技术要更新, 程序要更新, 观念更要更新。出版业正面临着一个新世界。如果我们不未雨绸缪早作准备, 将失去一次腾飞的机遇 相似文献
25.
中华书局版《东华录》校勘指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椆媛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2):128-131
《东华录》是清代著名史学家蒋良骐编修的重要史书,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向来为史学界看重。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由林树惠、傅贵九两位先生点校的蒋氏《东华录》是很完善的版本。但是,美玉微瑕,仔细研读,仍能发现其中校勘上的不足,而这些不足多是属于校对的技术性错误。 相似文献
26.
谢亚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1):121-124
编辑基本规律贯穿于包括编辑选择的编辑活动的始终。编辑活动的主体是编辑人员,客体是以书稿、文稿为中心的编辑对象,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之间的矛盾是经常的、普遍的。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只有选择和加工。 相似文献
27.
金薇薇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6(3):61-63
针对在编辑学者化认识上的某些误区,阐述了对学者化的现实性的理解,并就高校学报编辑实现学者化的可能性和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
2008年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学报编辑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在垦拓中深化,在探索中创新。2008年的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研究,论题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学报编辑业务;学报办刊特色;学报编辑主体;学报改革与发展;学报编辑出版网络化;学报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29.
王卫红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2):158-160
导学的概念是对教学概念的拓展。导学模式是在充分的师生互动的条件下,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辅导使学生学会整合学习资源,以任务研究为组织形式的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模式。文章根据《报纸编辑学》的学科特点,针对当前《报纸编辑学》面临的挑战,提出把导学模式引入《报纸编辑学》的教学的新闻学科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30.
郭步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蜚声中国新闻界,因其为人处事低调,生平行止不为时人所知。郭步陶一生著述甚丰,1933年出版的《编辑与评论》,是对我国报纸编辑工作有史以来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总结。1937年出版的《时事评论作法》,奠定了我国新闻评论学的学科基础。1937年因《新闻报》屈附日人新闻检查要求,他愤而辞职。1939年赴港创办中国新闻学院并担任院长。1962年病逝于鞍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