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3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260篇
社会学   71篇
统计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41.
女性边界是女性作为主体的自我边界或自我界限,是女性主体意识的一种表现。岑隆业小说《女儿渡》构建了一个女性文化主体的社会形态,呈现出强烈的女性边界,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地理边界:荒蛮状态下坚忍的生存意志;(二)情感边界:浓烈的原生态女性情爱观念;(三)性别边界:自然的女性主体性生殖情怀。  相似文献   
42.
Crime risk perception is known to be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individual well-being. It is therefore crucial that we underst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is perception so that governments can identify the (public) policies that might reduce it. Among such policies, public resources devoted to policing emerge as a key instrument not only for tackling criminal activity but also for impacting on citizens’ crime risk perception. In this framework,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both the individual and neighbourhood determinants of citizens’ crime risk perception in the City of Barcelona (Spain) focusing on the effect of police proximity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atial aspects of neighbourhood characteristics.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possible problems of the endogeneity of police forces and crime risk perception and the potential sorting of individuals across neighbourhoo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rime risk perception is reduced when non-victims exogenously interact with police forces. Moreover, neighbourhood variables, such as proxies of social capital and the level of incivilities, together with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have an impact on citizens’ crime risk perception.  相似文献   
43.
目前,玩忽职守犯罪在职务性犯罪中呈现出高发态势,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关的公信力,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但目前司法实践中对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认定比较难。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本质与其归责在国内外刑法学界至今争论不已,本文以案例作为出发点,对各种理论和观点进行分析批判基础上提出客观归责理论并予以论证,同时对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4.
对转型期中国犯罪实际发案情况的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联合国犯罪受害调查和公安部的立案不实调查为依据,对我国1978年以来犯罪的实际发案情况进行了估测。考虑到有许多犯罪案件发生后受害人没有报案以及立案不实顽症的客观存在,我国的犯罪问题实际上比以立案数为标准的统计值所反映的情况要严重得多。2004年全国犯罪发案数、犯罪率分别达到约2348万起、1800起/10万人,分别比同年犯罪立案数统计值 (471.8万起)和犯罪率统计值(363起/10万人)高4倍。不过,我国的犯罪率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5.
论宋代文言小说中女性形象演变的文学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宋到南宋文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身份、性格、行为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因为两宋小说作者在创作中采取了不同的视角,在女性形象中寄托了不同的人生理想,从而赋予女性不同的心理和行动。这种差异并非孤立,它不但使两宋妇女形象有不同的美学意义,而且与宋代小说的总体演变相一致,是整个小说史变迁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46.
<伤逝>、<倪焕之>有一种明显的男性视阈,在爱和事业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中,女性与其生理、心理相关联的生活态度与作为,都被男性主人公视作变为粗俗庸俗的表现;在男性视阈中显示出一种男女的不平等,也展现出男主人公自私利己的一面.女性形象从天使向妖妇转变的趋势,多少隐藏着男性父权制社会观念对女性的苛求与歪曲.  相似文献   
47.
刘顺 《阴山学刊》2007,20(2):61-65
“生”与“死”是孔子学说中没有明言的问题,通过遮诠的表述,孔子表达了对“生”、“死”问题上采用对象化把握方式的反对。孔子对“知生”与“知死”割裂表诠,意在通过不可言说的言说,达到对“知生”与“知死”本是同一过程的领悟。在此领悟中,此在退回到本真能在。知生即为知死,知死即为知我。  相似文献   
48.
魏丹 《南方人口》2014,(3):35-42
建筑工地中不乏女工身影,34%份额的女工分布于各个工种,但在技术和权力分层上女工占劣势地位,导致建筑女工群体被忽视。基于工地政体四个要素:劳动过程、劳动力再生产、国家和市场,文章从个人、家庭、建筑行业特性和社会形势背景四个方面探讨建筑女工群体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9.
?易经?包含着大量处于萌芽状态的美学智慧,蕴藏着华夏先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是中国美学的原始生发点。其中以“乾坤”两卦所代表的阴阳思想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基调。?易经?“坤”卦的阴性思想脱胎于原始社会的女性崇拜,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芮传明 《社会科学》2006,3(2):76-87
摩尼教宗教典籍有关性别、性行为、异性关系、生育等方面的描绘,显得与众不同。它有时侯避免使用任何令人联想起性行为的字眼,有时则特别详细地描绘异性关系,甚至对乱伦之交津津乐道。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摩尼教借鉴了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希腊、中国文化中的某些因素; 另一方面,则是其独特的明暗二宗论教义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