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篇
  免费   23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524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380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8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中国经济正面临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偏低和人口老龄化的双向挑战。基于2000~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文章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会负向影响中国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且在克服内生性问题、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同时,这种负向影响主要是由进口中间品对国内中间品及劳动力的替代所导致的,而人口老龄化的成本效应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并且从贸易结构变动来看,人口老龄化并未通过降低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比重,进而获得总体企业平均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被动”提升。进一步研究还表明上述负向影响在混合贸易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资企业与人口净流出地区企业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2.
Social Science researchers have advanced important yet somewhat contradictory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different economic and occupational reward structures faced by men and women. Income and wag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have been shown to be sizable and persistent throughout the occupational hierarchy. Conversely, gender differences in occupational status, commonly scaled by the Duncan Socioeconomic Index, have been shown to be small or nonexistent in most studies. In an attempt to investigate this incongruity, the present study undertakes a comparison of the Duncan SEI and the Nam-Powers Occupational Status Scores in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occupational position of white men and women in 65 large standard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s (SMSAs) in 1970. While the findings of earlier studies showing no gender differences in occupational status are for the most part replicated using the Duncan SEI, use of the Nam-Powers scores prompts a much different conclusion. Large status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re indicated using this latter scale, differences which are very much in line with income differences commonly cited. We suggest that the Nam-Powers metric should be used instead of the Duncan SEI in studies of occupational status of women and men.  相似文献   
93.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本文发现广东老年人口有配偶比例大幅度上升,丧偶比例大幅度下降,婚姻结构与全国趋同。老年人口婚姻结构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城乡间差异显著但趋于缩小。流动老年人口有配偶比例更高、丧偶比例更低,对总体老年人口婚姻结构产生影响。有配偶老人生活能力最强,丧偶和未婚老人生活能力最弱,有配偶、离婚的流动老人生活能力更强一些。社会养老服务和保障应关注不同婚姻状况老人的差异性需求。  相似文献   
94.
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可大致分为早期主要控制人口数量的利益导向政策和当前倾向于综合治理的利益导向政策两个时期。本文在回顾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利用1991-2010年我国29个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家庭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较于以控制人口数量为主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倾向于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生育水平的影响效应更强,并且更有利于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在倾向于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下,家庭会调整发展策略,通过风险外部转移和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等多种方式,缓冲由于子女数量减少导致的不确定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5.
张耀军  张振 《西北人口》2014,(3):43-46,51
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京津冀2000年到2010年人口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论表明十年间人口聚集性在增加,主要原因是北京对人口吸纳的极化效应在增强,天津极化效应还没有表现出来。京津冀地区内部必须缩小发展差距,否则人口聚集的极化效应将更加突出,最终影响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6.
本文依据国家计生委2011年对吉林省中朝边境地区人口流动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非参数及半参数的生存分析模型对外流人口特征、流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人口外流对该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年轻、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体是外流人口中的主力,且韩国为其主要流入地;民族因素显著的影响个体选择,但性别影响并不显著;最后,尽管外出个体汇款对该地区GDP有一定贡献,但劳动力的严重流失不仅抑制了当地经济长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因此,为了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当地政府在为吸引高端人才、招商引资创造条件的同时,还应采取措施避免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进一步外流,以期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
本文在对人口素质的概念进行讨论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关于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而且使用离散系数法测度我国的人口素质水平,并将其作为一个变量引入生产函数,对我国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定量角度说明了人口素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呈现出政府推动的特征。在围绕农业科技、土地流转、农业公共服务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方面就农民对现代农业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在整体上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有强烈的需求。在以年龄、学历、收入和职业为特征的人口分层视角下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呈现出较大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本文提出了创新现代农业科技化服务机制、完善土地规模经营的机制、健全农村就业及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农业合作组织监督管理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
少数民族通过两种模式来完成城市文化适应,一是基于“人口流动”的少数民族移居城市而发生的文化适应;二是基于“文化流动”的农牧区城市文化适应,也就是农牧区文化的城市化。通过“人口流动”和“文化流动”两种不同的适应模式分析哈萨克族城市文化适应,讨论农牧区哈萨克族的城市文化输入及适应情况,有助于我们了解哈萨克族实现城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0.
Updating the Debate on Intergenerational Fairness in Pension Refor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arguments involved in claims about the fairness or unfairness of government policies that would require current working generations to bear the full impact of their lower fertility on the costs of retirement pensions. The analysis is set in the context of a wider review of debate on the role of the idea of generational fairness in assessing options for reform under conditions of population ageing. The article considers three questions: whether generational fairness poses a serious problem for pay‐as‐you‐go pension schemes; whether it is reasonable to assess the generational fairness of pension policy in isolation from other kinds of generational transfer; and whether there is a good case for redistribution from future generations in favour of the baby boom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