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0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77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利用湖北省Y市20位女县长的访谈资料,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女性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约束以及和实施机制不到位的现实困境并从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协同合作强化实施机制三方面提出了破解困境之道,以促进我国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2.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而又富有光彩的女性人物形象。而女性自主意识又总是透过这些女性人物形象,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试图通过深入探讨这种意识的共性和个性,找到这种意识与人物命运之间的某种联系,从而探寻到作家在创作中的某种倾向。  相似文献   
143.
无爱的荒凉--《型世言》之女性世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型世言》最为显著的特色是对女性“德”、“节”的颂扬,用小说的形式为贞女烈妇立传。作品描绘了封建社会妇女的真实命运,客观展现了守节妇女的艰难处境及其走上不归路的必然性,这与明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一致的。在这部作品中,女性只有“类”的存在,而没有个体的存在,其自我价值是失落的,全书呈现出无爱的荒凉。将此置于文化史、思想史的长河进行考察,不难看出《型世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44.
女性主体意识在女性文学中的产生和发展建构了中西方女性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对于女性诗歌来说,女性主体意识构成其灵魂。以女性主体意识为视角,20世纪中国女性诗歌的发展将呈现出一些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5.
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的小说文雅纯净、古朴幽深,但充溢着“乾道”之气:男性意识强烈,女性意识淡薄,男性形象呼之欲出,女性形象深藏若虚。若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其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乌热尔图的小说是男性小说,他所描绘的世界是雄性的世界。因而,可以把他的小说归为男性本位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146.
在日本民俗文化之中,女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对女性无上崇敬,但另一方面又对女性规定了种种的禁忌.尤其是在日本的山岳信仰中,对女性的禁忌--"女人禁制"这一现象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7.
女书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揭示20年来女书研究中存在的假女书、伪女字以及讹伪女书注释资料等严重影响女书文化研究的混乱现象。  相似文献   
148.
选取浙江高校农村女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分析农村籍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就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籍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普遍较大;生源的城乡差异对初次就业压力的影响并不明显,性别差异对就业压力影响更大;家庭社会资本存在较为明显的城乡差异,对就业情况产生直接影响;农村籍女大学生对初次就业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各项指标均...  相似文献   
149.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塑造了多位女性形象:有贤妻良母型的,有为爱痴狂型的,有纯真无害型的,有放纵情欲型的。她们以各自的秉性与心理,在马贡多谱写了多样的人生,展示了女性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0.
近代中国思想界对"国民—国家"关系的建构,个体国民身份在政治话语中的确立,为近代女性谋求新的身份认同开拓了话语空间和政治空间。近代先进女性也正是在这种话语空间和政治空间中,通过女性与国家之间责任和权利关系的辩难以及性别角色与国民身份的博弈,确立了独立的个体身份——"女国民"。尽管这一概念并未形成系统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政治理论,但她们通过别开生面的文学实践,一再言说和强化着这一主体身份,形成了声势颇为浩大的"女国民"话语;同时也因对"女权"、"民权"、"天赋人权"等概念的不同理解,在相关话语场的内部形成了富有意义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