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6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群体恐慌心理是一种对社会生活有严重影响的大众心理.本文从目前非典型肺炎流行造成的群体恐慌入手,从大众传播、流言、群体压力及集群行为等角度分析群体恐慌心理的成因,并提出消弥群体恐慌心理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2.
“非典”引发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不仅引发了人类对SARS病毒的医学思考,而且引发了人类对自身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伦理学思考.面临重大疫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应当在更高层次获得统一;职业道德要求无疑应该高标准并成为必须的选择;国难当头,追求经济利益必须以国家利益和人民的需要为重;自我保护要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环境道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83.
一场罕见的“非典”疫情袭扰着我国。在这场灾难中,有关部门的官僚主义做法客观上导致了它的蔓延和延误了对它的防治,在人民群众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人们对行使知情权的需求和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信息公开法》也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84.
在2003年SARS以来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围绕着2008年初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了目前我国应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和完善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85.
我国政府在萨斯危机事件中的政策学习能力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学习能力是一个政府公共政策决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剖析了政策学习的内涵与模型 ,阐释了政策学习能力的构成 ;通过对世界各国 (地区 )应对萨斯危机的政策梳理 ,透视我国政府处理萨斯危机的政策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即政策信息化、法制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能力。以此为依据 ,归纳出提高我国政策学习能力的四条路径。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中国对内对外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危机事件。而最近发生的SARS危机,更是为我们鸣响了危机管理的警钟。本文针对SARS中得到的启示,呼吁我国加快完善危机管理机制的步伐。同时结合有关理论,以及国际经验,勾勒了危机管理的大体轮廓,为完善危机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我国政府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应急反应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我国政府公共卫生危机应急反应系统所包括的四个子系统,即指挥决策系统、法律保障系统、物质保障调运和紧急动员系统与信息监控系统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反应系统在面对危机事件时表现出来的决策指挥系统运转不灵、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财政支持不力以及瞒报和漏报等问题,提出了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危机应急反应系统应从建立专门机构、加快立法、严格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来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88.
非典过后,许多药品生产厂家在短暂获利后陷入了由于大量积压而造成的危机之中。其中原因有很多,关键在于缺乏系统思考。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缺乏系统思考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根本原因是对系统中的构成要素缺乏完整的了解。要系统思考,必须学会整体、动态、本质地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见树又见林,抓住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89.
从SARS事件看公共部门危机管理机制设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试图在厘清有关基本概念以及规范相关专业术语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危机管理机制做一番理论上的探讨,粗略勾画出公共部门危机管理机制的宏观架构与战略设计。并结合SARS事件,探讨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0.
胡宗泽 《社会》2011,31(6):103-129
本文以民族志方法,详尽考察了华北一个乡村中不同人员为预防“非典”(SARS)而付出的诸多努力及其社会政治影响。基于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我们借“非典”预防事件考察了日常国家实践和普通百姓对于国家的观念。当地的“非典”预防过程大致经历了村民自我防护行动和官员与百姓联手共同防治两个阶段。研究表明,中国的“国家”,在当地村民看来,既是一个完整的官僚体系,又是一个由分化的且时而矛盾的机构、场域和过程拼成的复合体;更为重要的是,它有不断变化的形象和脸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