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1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1篇 |
民族学 | 20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11篇 |
丛书文集 | 331篇 |
理论方法论 | 128篇 |
综合类 | 1807篇 |
社会学 | 25篇 |
统计学 | 1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125篇 |
2013年 | 144篇 |
2012年 | 130篇 |
2011年 | 125篇 |
2010年 | 124篇 |
2009年 | 133篇 |
2008年 | 144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77篇 |
2005年 | 199篇 |
2004年 | 174篇 |
2003年 | 176篇 |
2002年 | 158篇 |
2001年 | 141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绵延不绝的斯里兰卡民族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殖民统治的产物。19世纪英国殖民者逐步确立的单一制的中央集权体制深深地埋下了民族冲突的根源。独立后民族问题因成为政党竞争的政治筹码而日益复杂化。一直由僧伽罗族控制的中央政府在巩固单一制政体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泰米尔人的民族歧视政策,长久的民族积怨导致斯里兰卡的民族冲突愈演愈烈,旷日持久。 相似文献
22.
王云飞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1-4
中国已跻身世界旅游大国之列,必须在参照国际旅游业的公约和惯例的同时,构建、实施适应21世纪国际格局需要的中国旅游法律规范体系,加快走向旅游产业化、市场化、本土化、国际化。文章从旅游发展全球观的视角,分析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内在机理和文化多元,提出旅游立法的统一性、二元性。 相似文献
23.
作为行政权行使过程中一项相对独立的法律制度,行政强制执行必须遵守下列原则: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比例原则、制衡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救济原则、合作与协作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24.
土地补偿费农户间分配的各地方实践,并未完全遵循“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户”的中央政策原则。国家政策的背后与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不无关联,而经由村民民主讨论形成的乡村分配秩序则分享着另一套民间规范的逻辑,虽呈现出“地方性”与“规则不确定性”,但并非无序,主要问题在于“多数人的暴政”容易产生剥夺少数群体正当权益的行为。应当运用结构分化的方法,尊重民间秩序的积极意义,用正式法抑制民间秩序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5.
根据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指导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治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交叉同构的, 需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多民族国家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实践路径。 第一,可 建设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相协调的中华民族法制共同体。 第二,应以党的领导为统领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 第三,需以 立法、执法、司法为统筹全面深化法治实践。 第四,可通过法治教育为媒介巩固共有法治精神家园。 总之,法制共同体是中华 民族为人类历史转向所优化的现代法治范式,法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制度实践基础,彰显了依法治国背景下 “德法共治”的平衡。 相似文献
26.
竞争,尤其种内竞争,是生物存在和进化的机制和动力。虽从发轫之日起人类社会内部就存在竞争,但唯有市场经济的出现,才在其内部建立普遍、持久、高效的竞争机制,从而使人的生理素质或类属能力更好地得到维持和提高,推进了社会的演进和发展。旧经济体制却违背了这一规律,人为地取消竞争,长此以往社会必然倒退。人类应该遵循竞争规律,创造一定的社会条件优化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27.
28.
29.
高校素质教育要紧扣专业特点。以对规则意识与权利意识的培育为切入点,对法学高职生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与方式进行初步探讨,着重论述了规则意识与权利意识培育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培育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30.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背景下,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而通过科学立法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根本前提。当前我国的民族法律规范体系虽已基本建成,但仍存在一些法律原则的表达不够严谨、法律概念的界定不够准确、法律规则的内容不够明晰和完整、规范体系的结构不够完备和和谐等缺陷和不足,难以满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中通过法治方式有效协调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需要。这就要求立法者应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科学立法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的要求,妥善处理法律规范体系与现实需要的适应性和可执行性,由此才能为通过法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从科学立法与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的关系来看,遵循依法立法,是保障法的形式合理性的前提;坚持民主立法,则是保障法的实质合理性的根基。为提升立法的科学品质,必须健全违宪审查机制、协商民主机制和立法理论形成机制,确保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原则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