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48篇 |
免费 | 166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0篇 |
民族学 | 105篇 |
人口学 | 93篇 |
丛书文集 | 405篇 |
理论方法论 | 247篇 |
综合类 | 2485篇 |
社会学 | 704篇 |
统计学 | 1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113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131篇 |
2015年 | 111篇 |
2014年 | 192篇 |
2013年 | 434篇 |
2012年 | 248篇 |
2011年 | 258篇 |
2010年 | 227篇 |
2009年 | 216篇 |
2008年 | 212篇 |
2007年 | 295篇 |
2006年 | 264篇 |
2005年 | 236篇 |
2004年 | 240篇 |
2003年 | 190篇 |
2002年 | 169篇 |
2001年 | 163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赵彦乔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8(3):134-136
本文按照翻译理论发展脉络,分别对我国的语文学翻译理论、语言学翻译理论和文化翻译理论作了梳理,阐述了各理论的不同特点。指出在具体翻译问题和方法论上出现分歧的根源是对翻译的本质认识不同;翻译研究若能突破自身所属发展脉络的樊篱,将语文、语言和文化的视域结合起来,则能更好的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语料库翻译研究将成为未来翻译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2.
93.
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再探讨--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红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2):80-85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问题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与学科本身的定位和具体研究对象的确定等有关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能否成立和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当今学界比较有影响的有关比较文学可比性观点的辨析以及可比性问题实质的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种新的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不同阶段的内容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4.
李春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2):138-141
拉祜语差比句的肯定式有单标记和双重标记两种标注方式,否定式直接否定比较结果。从历史发展看,拉祜语差比句的比较标记是"自源标记",有两个来源。一是由方位词语法化而来,另一是由程度副词语法化而来。二者能共现在同一差比句中,相互间存在互补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95.
王君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5):47-54
托尼的社会学研究在国内学术界被低估甚至被忽视了,他对中国的研究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也影响了当时中国学者的研究,典型的是费孝通的乡村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托尼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而托尼与费孝通共同的研究传统就是历史视角、整体视角,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农村,无论是从一般学术意义上,还是具体的中国当前农村问题的研究上,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继承和发扬这一研究传统,是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6.
加快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区域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区域特色经济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以区域经济相关理论对区域特色经济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现状及基本思路,即将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依托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走区域经济特色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7.
袁光仪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22-31
袁中道尝誉李贽为"今之子瞻",李贽与苏轼二人并论之基础及其意义何在实有值得探讨之处。苏轼备受晚明文人推崇,而李贽正是当中彰扬苏轼之第一人,研究之初首先引证李贽对苏轼之推重,其次讨论李贽在晚明苏学盛行之风潮中的代表性地位。晚明文人与道学家对立之意识,可上溯至北宋之洛蜀党争,故李贽被视为"反道学"之文人,实亦承继了苏轼蜀学与洛学对立之精神。然李贽学术乃阳明嫡传,而阳明心学尽管与程朱理学相颉颃,却无疑仍属道学一脉,以性命之学为依归。由此进一步考察李贽之"反道学",仅在反程朱之一尊;而其表彰苏轼,亦正代表了阳明心学涵融洛、蜀之精神,今日重新正视李贽与苏轼之学术,对儒学之过去与未来亦将有更开阔之思考。 相似文献
98.
我国城市流动穆斯林社会适应问题研究——以南京和西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其中就包括拥有宗教信仰的流动穆斯林群体。文章在描述流动穆斯林社会适应现状的基础上,以南京和西安两个城市的流动穆斯林为样本,对其经济生活、社会日常生活、宗教文化生活以及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寻找其共性和差异性,并就不同地区流动穆斯林在社会适应上产生差异的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
张思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0(3):50-57
徐复观是一位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成就卓著的当代中国学者。徐复观的《文心雕龙》研究在文类学方法的运用、文章的体貌与风格、《文心雕龙》的内部结构、中国文化的基型和基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与他的比较意识具有直接的联系。由于具备了国际比较的眼光和世界文明史的视角,徐复观实现了《文心雕龙》研究方法论上的突破,推动了学科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0.
刘子刚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2):136-140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减刑假释程序是由执行机关提出减刑假释意见书,法院组成合议庭作出裁定。现有制度存在很大不合理性,犯罪人作为减刑假释的直接获益人,被排斥在程序之外并不能保障犯罪人的利益,而且会导致假释使用率被执行机关人为降低。减刑假释本质都应采用权利说,二者本质上并无差别,且优劣互补,只是具体执行方式不同,因此减刑假释应当实行申请制,由犯罪人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减刑或者假释并先行提出申请,执行机关提出意见书,法院居中裁定。减刑假释实行申请制有利于司法机关选择真正适合犯罪人的执行措施,提高犯罪人改造的积极性,使得对犯罪人的改造更加有效、更加彻底,同时也保障了犯罪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