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61篇 |
免费 | 447篇 |
国内免费 | 21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56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95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191篇 |
丛书文集 | 1866篇 |
理论方法论 | 788篇 |
综合类 | 10372篇 |
社会学 | 1395篇 |
统计学 | 5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163篇 |
2021年 | 175篇 |
2020年 | 253篇 |
2019年 | 301篇 |
2018年 | 294篇 |
2017年 | 327篇 |
2016年 | 316篇 |
2015年 | 401篇 |
2014年 | 799篇 |
2013年 | 1111篇 |
2012年 | 964篇 |
2011年 | 1108篇 |
2010年 | 878篇 |
2009年 | 884篇 |
2008年 | 991篇 |
2007年 | 1127篇 |
2006年 | 1018篇 |
2005年 | 982篇 |
2004年 | 942篇 |
2003年 | 880篇 |
2002年 | 774篇 |
2001年 | 610篇 |
2000年 | 361篇 |
1999年 | 158篇 |
1998年 | 81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e authors show how saddlepoint techniques lead to highly accurate approximations for Bayesian predictive densities and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in stochastic model settings where the prior is tractable, but not necessarily the likelihood or the predictand distribution. They consider more specifically models involving predictions associated with waiting times for semi‐Markov processes whose distributions are indexed by an unknown parameter θ. Bayesian prediction for such processes when they are not stationary is also addressed and the inverse‐Gaussian based saddlepoint approximation of Wood, Booth & Butler (1993) is shown to accurately deal with the nonstationarity whereas the normal‐based Lugannani & Rice (1980) approximation cannot, Their methods are illustrated by predicting various waiting times associated with M/M/q and M/G/1 queues. They also discuss modifications to the matrix renewal theory needed for computing the moment generating functions that are used in the saddlepoint methods. 相似文献
72.
Copula-based regression models: A surve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review paper we collect several results about copula-based models, especially concerning regression models, by focusing on some insuranc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73.
Studying the right tail of a distribution, one can classify the distributions into three classes based on the extreme value index γ. The class γ>0 corresponds to Pareto-type or heavy tailed distributions, while γ<0 indicates that the underlying distribution has a finite endpoint. The Weibull-type distributions form an important subgroup within the Gumbel class with γ=0. The tail behaviour can then be specified using the Weibull tail index. Classical estimators of this index show severe bia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ew estim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mean excess function, which exhibits improved bias and mean squared error. The asserted properties are supported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asymptotic results. Illustrations with real life data set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74.
胡风文艺理论中的黑格尔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风与黑格尔之间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历史关系。一方面,在文艺领域,胡风确实继承了黑格尔的某些哲学思想,这种继承使胡风的文艺思想在整个左翼文艺阵营中具有另类的风格。这在“事实”与“价值”的分立及其理论文本的“认识的魅力”、“黑格尔式的论证”等方面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在意识深处,胡风对黑格尔式的哲学方式是予以“反抗”的。 相似文献
75.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的显著标志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显著标志和政治优势.在新形势下,三大优良作风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党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76.
魏晋时期,由于中央政权和封建传统相对削弱,孔教以外的思想被源源引入,形成了儒、玄、佛、道并立的文化格局.玄学的出现修补了前人理论上的漏洞,建立了唯心主义的本体论,同时也刺激了唯物主义的发展.由于哲学的介入,一时清谈成风,与此相联系的便是名士们避世态度的出现.避世、善清谈便是名士"魏晋风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7.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真正的艺术作为最精致的文化造物是人的自由自主的本质的最深刻的体现,以及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的内在驱动力。但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的背景中,艺术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异化。这种异化的艺术集中表现为大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从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创造性的丧失、大众文化的齐一化-个性的虚假、大众文化的欺骗性-超越纬度的消解和大众文化的操纵性等方面剖析大众文化对人的存在的负面影响。要扬弃大众文化的异化,必须扬弃人的本质的异化,恢复艺术和审美的个性和创造本质,即恢复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78.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努力的目标。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密切考察世界现代化的新形势和中国社会现代化实际 ,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是 ,社会现代化必须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而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必须首先经过民主革命完成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然后在社会主义阶段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李大钊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是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理论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9.
试论涩泽荣一的经济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文着重论述的是日本思想家涩泽荣一的“《论语》加算盘”的经济伦理思想。文章首先说明涩泽荣一是怎样将《论语》所代表的东方价值观念和西方工商文明的价值观念融合在一起的,其次介绍涩泽荣一如何在《论语》的基础上论证经济发展的合理性,最后介绍的是涩泽荣一倡导的发展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其它几个伦理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0.
实践证明,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而建党理论的创新是前提。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党的建设理论,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全面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习掌握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坚持新时期党的建设纲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