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44篇 |
免费 | 121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71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8篇 |
人口学 | 177篇 |
丛书文集 | 157篇 |
理论方法论 | 103篇 |
综合类 | 1526篇 |
社会学 | 63篇 |
统计学 | 11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131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146篇 |
2013年 | 465篇 |
2012年 | 272篇 |
2011年 | 191篇 |
2010年 | 157篇 |
2009年 | 164篇 |
2008年 | 184篇 |
2007年 | 202篇 |
2006年 | 175篇 |
2005年 | 178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122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本文以银行间和交易所1日、7日回购利率为研究对象,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4种利率间的"领先-滞后"关系,发现交易所回购利率的变动显著领先于银行间相应期限的回购品种,银行间回购利率没有起到应有的基准作用。在银行间市场内部,7日回购利率则对1日回购利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引领性。本文随后检验了两个市场的流动性,认为可以把上交所回购利率的领先关系归因于交易活跃,反映市场真实利率的信息会更快的得以体现。这就有可能领先于虽然交易金额巨大但交易仍不够频繁的银行间回购市场。 相似文献
992.
利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的冲击效应——基于香港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兴市场利率期货的引进,对现货市场的动态波动和信息传递一定的冲击效应。本文针对香港市场90天利率期货,应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和方差比模型(VR),检验利率期货推出前后对现货市场的波动冲击与消息传递效果。实证结果显示,利率期货推出后波动性干扰所造成的影响效果有更快速地向正常水平调整的现象,波动性干扰半衰期大幅减小,但波动率显著增加。同时,利率期货引入后现货市场的收益率序列几乎接近于随机游走过程,所有的信息都立即反映在价格上,信息传递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993.
面向动态风险评价及投资决策的IRRV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跨期相对风险-价值(Inter-temporal Relative Risk-Value,简称IRRV)模型,首次整合了时间-概率权衡与风险-价值权衡。面向结果非负的复杂风险事件,在偏好公理的基础上推导出时间-概率权衡关系的显性表达式,将时间具有内在不确定性这一植根于"心理距离"的直觉思想形式化,最终用关于时间的内在折扣率刻画跨期对决策者效用的影响。内在折扣率取决于决策者的时间偏好,也可能依赖结果的量值,是决定时间-概率权衡的核心因素。借助时间-概率权衡理论,将静态意义上的相对风险-价值模型扩展成为动态意义上的跨期相对风险-价值模型。该模型在同一个空间内综合考虑了价值、时间和概率三个基本的决策维度,为动态风险决策提供了一个规范化框架。 相似文献
994.
不良贷款回收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提高资产质量的重要环节。部分企业由于法律意识薄弱,违约后受到的惩罚力度低,故意逃废债,加剧了不良贷款的风险累积。可见地区法律环境在不良贷款的回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某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企业不良贷款回收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研究了法律环境对不良贷款回收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结果发现,法律环境对不良贷款的回收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法律保护的作用显著;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法律执行的作用显著。法律保护通过贷前约束机制作用于回收率,抵押和担保的中介路径效应显著;法律执行通过贷后监管机制作用于回收率,失信被执行人的中介路径效应显著。银行在业务中要考虑地区法律环境制定相应的贷款审批和回收要求,政府需要从法律保护和法律执行两方面营造更好的法律环境,从而提高不良贷款回收率。 相似文献
995.
由于错误分类代价差异和不同价值客户数量的不平衡分布,基于总体准确率的数据挖掘方法不能体现由于客户价值不同对分类效果带来的影响.为了解决错误分类不平衡的数据分类问题,利用代价敏感学习技术扩展现有决策树模型,将这一方法应用在客户价值细分,建立基于客户价值的错分代价矩阵,以分类代价最小化作为决策树分支的标准,建立分类的期望损失函数作为分类效果的评价标准,采用中国某银行的信用卡客户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决策树方法相比,代价敏感决策树对客户价值细分问题有更好的分类效果,可以更精确地控制代价敏感性和不同种分类错误的分布,降低总体的错误分类代价,使模型能更准确反映分类的代价,有效识别客户价值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期权特性,本文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就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理论上证明人民币汇率水平、汇率预期和汇率波动对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的数据对模型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考虑到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汇率水平及汇率预期有很大影响,本文将样本分为汇改前和汇改后两段.分段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2005年汇改前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一直是影响中国FDI的主要因素,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性对FDI的影响不显著;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预期对FDI的影响变得更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FDI的影响变得显著,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性对中国FDI的影响仍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主要研究非立即变质品的库存策略设计问题。以平均利润最大化为决策目标,构建了一个一般化的库存模型,假设需求受即时库存水平影响且在保鲜期和变质期内库存水平对需求的影响系数不同,持有成本和变质期内的变质率均随时间发生变化,系统允许缺货且短缺量部分延迟订购。进一步证明了当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模型存在唯一的最优解。最后,采用牛顿法给出一些具体的数值算例,并对模型中主要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延长物品的保鲜期将有助于增加系统的平均利润;增加变质期内的需求比增加保鲜期内的需求更有利于增加系统的平均利润;对于变质率高的产品来说,其变质处理成本对最优策略和平均利润的影响不容忽视。此外,本文所构建的模型具有一般性,因此,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998.
碳排放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和预测碳排放增长率能为低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本文将我国碳排放增长率序列分解为短期波动项和趋势项两个序列,并分析了国家政策、国内宏观经济变化、金融危机对短期波动项和趋势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神经网络分别对趋势项和短期波动项进行预测,并将二者之和作为最终的碳排放增长率的预测值。最后,从误差序列绝对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标准差四个角度来比较该预测方法与单独以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增长率为输入变量的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劣,并得出本文提出的模型具有预测有效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9.
已有考虑延期付款的EOQ订货模型多为单层延期支付,而忽略了供应商与其上级供应商,或零售商与其下级零售商的关系。而实际易损品,由于资金约束导致零售商和下游顾客都延迟支付,不同层级延迟支付期限对运营成本与订货周期的策略影响如何?为此,文章在Huang’s模型基础上,考虑零售商、顾客都存在部分延期支付情况下,易损商品三阶段经济批量订货策略,证明了最优订货策略的存在性及唯一性,并分析了参数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当零售商的延迟支付期限大于顾客的延迟支付期限时,零售商最优订货周期和最优订货数量随着变质率的增大而减小,此时零售商应该选择增加订货频率,减少订货数量的策略。(2)当零售商的延迟支付期限小于顾客延迟支付期限时,零售商的最优订货周期和最有订货数量随着变质率的增大而增大,此时零售商应该选择减少订货频率,增加每次订货的订货数量策略。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基于一种设备在线租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线设备更新问题。运用传统竞争比方法分别研究了两阶段设备更新问题在有无利率情形下的在线竞争策略,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补偿模型,从而在线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容忍度和预期选择最优的更新策略。市场利率的引入使得在线设备更新模型更复杂但更贴近于现实中的设备更新问题。最后,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说明了市场利率下在线竞争比更小,而且竞争比关于市场利率递减;同时也说明了风险补偿模型中最优约束竞争比要小的多。因此,投资者若考虑到资金的收益及市场风险因素后将会采取更加谨慎稳健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