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2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2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口学 | 22篇 |
丛书文集 | 81篇 |
理论方法论 | 57篇 |
综合类 | 541篇 |
社会学 | 140篇 |
统计学 | 3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159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刘建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83-86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所确立的获得公正审判权是一项已经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民主国家认可的基本权利。获得公正审判权不仅适用于刑事诉讼,也适用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以及其他关涉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的实质意义上的各种"争讼"。我们不仅应将公正审判原则作为一项总括性的权利予以重视和论述,还应看到平等受审原则和公开审判原则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92.
环境审判专门化的分析与展望——以我国环保法庭模式为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境案件在法律上和技术上的特殊性,环境审判专门化成为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就我国现实状况而言,环境纠纷与日俱增但诉讼极少且无力救济公民权利,审判机制受到多方因素影响而无法正确审理案件。为了应对环境审判的紧迫形势,我国采取环保法庭的专门化审判模式进行试点,不仅具有法律上的依据,而且体现出诸多的优越性。但作为一种新生的审判机制,环保法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当然,环保法庭并不是司法推动环保事业的唯一方式,深入探索设立环保法院或者利用现有专门法院等有益途径,可以进一步实现环境审判专门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3.
论拉伦茨氏裁判方法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兴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3):77-82
使用传统的判案理论系统分析了拉伦茨氏的方法论体系。指出,拉伦茨氏方法论的基础是欧洲传统“名判”逻辑,其设定目标乃个案公决。拉伦茨氏强调了法官“续造法”的权力。所续造的“法”不是条法,而是曾经自主运用诸条法的模式,它理应有“现行法”的拘束力。“条法库”的缺漏由审判员以法律运用技术补足。诸准则之不谐或与宪法条法的不谐需赖“法益衡量”调谐。分析结论是,拉伦茨氏片面突出法官的自主地位,其方法论在本质上是现代法治社会一种尚需调制的折衷系统。 相似文献
94.
昆明话和普通话"VV"、"V(一)下"的功能、形式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1):144-147
与其他西南官话相比,昆明方言最突出的特点之—就是具有动词重叠式,形成了"VV"与"V一下"表示短暂、尝试意义两种形式共存的局面。表面看,这两种形式及其表意功能与普通话是一致的,但如果着眼于二者在各自语言系统中与相关形式的依存关系,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与各种相关形式的对比分析,可以分析出昆明话这两种形式与普通话的系统差异以及结合历史来源探讨两种形式间的依存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5.
蒋艳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4(1):134-140
网络道德审判是对传统道德审判的继承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伦理困境:它理应通过激发正向羞耻感来促进对行为者的伦理教化,但在诸多情况中却因引发负向羞耻感而产生对行为者的伦理排斥。网络道德审判作为一种典型的道德评价形态,可以利用情感主义伦理学中的旁观者视角来加以考察。据此可发现,网络旁观者的同情、想象、事实判断能力存在着诸多困境,同时其群体性特征又进一步加剧了潜在的风险。实现公正的网络道德审判,需要汲取和借鉴“公正的旁观者”的多重意蕴来构建可能的伦理进路。 相似文献
96.
杨文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4):100-103,125
对审委会制度的改革,有人主张废除审委会制度为其核心内容;也有人主张目前应在保留的基础上予以改革和完善。废改之争,焦点是研究方法之争。主废和主改各有其弊,应通过立法程序按照“不审不判”的思路重塑审委会制度,明确审委会审判组织的地位,赋予其合议、陪审、咨询、调研四大职能及案件实体决定权和指导权,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程序。 相似文献
97.
随着中国单身人口比例的上升,单身人群特别是单身女性群体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目前国内对单身女性的研究主要通过深度访谈来探讨单身未婚女性的身心和生活状态,缺乏系统的理论观照,且访谈样本又大都局限于大城市的中产阶层单身未婚女性,因而限制了研究成果的代表性。从交叉性理论出发,分析中国单身女性面临的宏观(儒家文化和人口调控压力)、中观(媒体的形象控制和代际压力)和微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和单身歧视)的多元交叉压力和歧视,厘清目前单身女性所受到的压力和歧视,从不同阶层单身女性的需求出发,才能为她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并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单身人口比例上升的问题,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相似文献
98.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如指控范围窄于《公约》要求;平等、公开、公正原则不能全面体现;无罪推定原则没有真正确立;刑事审判中对被告人权利最低限度的保障达不到以及一事不再理原则没有真正确立等。同时,根据各国加入《公约》时对公正审判程序的保留情况,分析对我国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加入《公约》前对公正审判程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99.
N. Balakrishnan 《Statistical Papers》1989,30(1):141-146
We derive a simple relation satisfied by the covariances of order statistics in the i.i.d. case and then generalize it to
the case when the variables are independent and non-identically distributed. This relation could be employed successfully
either to check the calculations or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direct computations involved in evaluating the covariances of
order statistics from an outlier model. 相似文献
100.
Employer initiatives that address the spillover of work strain onto family life include flexible work schedule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mediating role of negative work–family spillover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edule flexibility and employee stres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gender, family workload, and single‐parent status. Data were drawn from the 2008 National Study of the Changing Workforce,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working adults (N = 2,769).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chedule flexibility was associated with less employee stress and that these associations were mediated by perceptions of negative work–family spillover. This study found the moderating relationships of gender, family workload, and single parenting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hedule flexibility and negative work–family spillover and stress. Schedule flexibility had stronger relationships in reducing negative work–family spillover and stress among women, single parents, and employees with heavier family workloads. The findings provide empirical support for intervention efforts involving schedule flexibility to reduce workplace stress among employees with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