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1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237篇
管理学   88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24篇
丛书文集   768篇
理论方法论   207篇
综合类   5256篇
社会学   452篇
统计学   102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524篇
  2013年   725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637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492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上存在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是海量信息 ,另一方面却是垃圾信息 ,有用信息难以查找 ,文章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网络生态环境的危害 ,并初步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 ,新闻传播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一场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传播竞争的局面正在形成。网络传播的优势何在 ,如何实现网络新闻传播 ,以及传播环节技术如何运用 ,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中国大城市交通堵塞现象着手,研究了机动车辆的增加与道路通行能力的关系,以及机动车迅速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固及其危害程度,探讨改善城市交通的途径和解决的方案,提出适当限制个人轿车,积极发展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中心网络城市的现点。  相似文献   
14.
文化力是指综合国力中的文化、精神力量,它是与综合国力中的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等相对而言。精神、文化的因素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渗透性和长期性的要素。在综合国力诸因素中,文化力的功能在于通过对人的塑造和影响来增强或涣散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从而最终影响综合国力,影响国家的发展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在当前,正确认识文化力的内涵,把握加强文化力建设的良好机遇和时代背景,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民旅游感应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感应强度是研究旅游感应空间的一个角度。通过对《成都晚报》“旅游”专刊最近 6年的统计 ,得到全国 34个省级行政区及四川省内分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出现频次 ,以此频次来表征成都市民对国内及省内旅游目的地的感应强度。利用感应强度从省际和省内不同尺度揭示了成都市民旅游感应空间的特点 ,并发现旅游感应空间的一些新特征  相似文献   
16.
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网络化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下,档案信息化已被高度关注。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网络化是新形势下档案利用的一种新方式。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基于Internet平台的B S模式的网络利用服务明显滞后。本文从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网络化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三个方面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当前的网络环境,论述了图书馆读者工作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内容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新的形势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生机,网络的出现赋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内容,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必要和可行。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We detail a general method for measuring agreement between two statistics. An application is two ratios of directly standardized rates which differ only by the choice of the standard. If the statistics have a high value for the coefficient of agreement then the expected square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atistics is small relative to the variance of the average of the two statistics, and inferences vary little by changing statistics. The estimation of a coefficient of agreement between two statistics is not straightforward because there is only one pair of observed values, each statistic calculated from the data. We introduce estimators of the coefficient of agreement for two statistics and discuss their use, especially as applied to functions of standardized rates.  相似文献   
20.
Spatial variation in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across an arid urban ecosystem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We explored variations in inorganic soil nitrogen (N) concentrations across metropolitan Phoenix, Arizona, and the surrounding desert using a probability-based synoptic survey. Data were examined using spatial statistics on the entire region, as well as for the desert and urban sites separately. Concentrations of both NO3-N and NH4-N were markedly higher and more heterogeneous amongst urban compared to desert soils. Regional variation in soil NO3-N concentration was best explained by latitude, land use history, population density, along with percent cover of impervious surfaces and lawn, whereas soil NH4-N concentrations were related to only latitude and population density. Within the urban area, patterns in both soil NO3-N and NH4-N were best predicted by elevatio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ype of irrigation in the surrounding neighborhoo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soil NO3-N concentrations explained 49% of variation among desert sites but was absent between urban sites. We suggest that inorganic soil N concentrations are controlled by a number of ‘local’ or ‘neighborhood’ human-related drivers in the city, rather than factors related to an urban-rural gradi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