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36篇 |
免费 | 111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28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34篇 |
人口学 | 55篇 |
丛书文集 | 303篇 |
理论方法论 | 119篇 |
综合类 | 1559篇 |
社会学 | 502篇 |
统计学 | 3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19篇 |
2013年 | 281篇 |
2012年 | 168篇 |
2011年 | 161篇 |
2010年 | 145篇 |
2009年 | 166篇 |
2008年 | 202篇 |
2007年 | 202篇 |
2006年 | 187篇 |
2005年 | 182篇 |
2004年 | 141篇 |
2003年 | 155篇 |
2002年 | 149篇 |
2001年 | 106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8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婷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2):187-192
《共产党宣言》从社会历史角度展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鲜明的阶级特点和独特的发展轨迹,厘清了阶级整体为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起到的作用。但要细究阶级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就要从构成阶级整体的个体入手,抽象出阶级中大多数人的共同特点,为研究阶级特点和发展历程的行为选择提供一条崭新的道路。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以全新视角看待阶级中的人和阶级的选择,有利于认清阶级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62.
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陈旧的就业指导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高校就业指导课应该构建一套新的全程化体系,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职业素质及能力的积累提高,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与稳定的各种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3.
通过分析左定与右定问题的关系,应用谱曲线和高阶右定问题的谱,研究了一类高阶左定问题谱的特性及谱对给定参数的可微性. 相似文献
64.
从词类范畴化理论看“副词+名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科丰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19-123
不少学者对汉语中所谓的“副词+名词”结构从各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无一质疑该结构中心词的词类判断。对刘正光等人提出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汉语词类的判断不能依赖于直觉或语义,而应在使用大型汉语语料库的基础上,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确定;词类范畴化是动态的过程,包括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再范畴化是去范畴化的最终结果;对于“副词+名词”结构中发生的词类去范畴化,语法转喻是其内在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65.
张宏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63-66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教学重点逐渐转向听说教学,侧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为达到这一教学改革目的,改变以往“哑巴”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现状,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计划,从口语的基本功抓起,采用“瞬间记忆法”训练学生养成口语表达的辨析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英美语言的幽默内涵,借助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现有教学设备及辅助活动,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创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口语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6.
周楠本认为鲁迅在《复仇(其二)》中引用耶稣受难的故事“未能反映犹太历史的真实”,其实,鲁迅的引述基本符合福音书的记载。周文用阶级论解读四福音书中的耶稣,既不符合耶稣时代犹太社会的政治形态,也曲解了耶稣的思想和行为。《圣经》是建立在有神论根基之上的。在福音书里,耶稣自始至终是作为有神性的人子被记录的。若依照福音书为史料,对耶稣作正面论述,则须放在神学语境里才能进行,而不能纳入阶级对抗政治变革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67.
乔福锦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3):48-56
学科体系之重建,是“红学”与现代学术接轨并与国际学界对话的前提条件。如果说“红学”是独立于文、史、哲等人文基础学科之外的“一级学科”,现代学术视野中的这门中华固有专学,至少应包括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作者及其家世研究、版本文献研究、文本研究、红学史、红楼文化、翻译与比较研究、海外红学研究八个“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68.
查田运动与中央苏区民众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苏雏埃时期兴起的查田运动,是苏区传统农村阶级基础的重建和再造的过程。它开创了一种社会革命的动员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一种“阶级”的话语表达,结合大多数农民具体权益的满足,凭借有着极强渗透力和保障功能的基层组织,将传统社会的地方、血缘、宗法关系等内核,创造性转化为土地革命中的积极因素:通过查田运动,苏维埃政府与民众的联系空前紧密,不时经受着洗刷的基层组织也具备了一种动态式的活力,成功地实现了苏区的阶级基础再造,最终达到苏区民众的革命性动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当前农民阶层分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此展开研究的却为数不多,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蕴含着丰富的阶层分析内容,揭示出阶层与阶级的关系,认为阶层属于阶级内部的不同层次,中间阶层是稳定社会阶层结构的主体力量,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并不排斥阶层分析方法,相反却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对人类社会阶级状况进行双重考察。其始终是指导我国农民阶层分化的基本依据,一方面要从理论维度上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认识农民阶层分化实质的“总开关”,另一方面要从实践维度上引导农民突破阶级二重性,使其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朝着合理的方向转化。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民阶层分化对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产生重要影响,从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农民思想和切实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分析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两方面着手,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0.
任茹文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4(3)
文本中形象迥异的姜尚公老爷与白嘉轩,如果两者被还原到生活的原生态中去,其实同为代表儒文化典型人格的乡村地主,这两个人物的平行与影响比照生动地影射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次重要转型——一次是从文化反思的“文学革命”转向阶级化的“革命文学”;另一次是从无产阶级狂飙文学重新转向对汉文化的倡扬与重构.巴人这部烙有鲜明时代痕迹的作品,折射着文学史的两面:不忘反思儒文化人格与心理,同时阶级分析的意识形态理念开始渗入并强化.文本与人物因为这两重意义而获得历史性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