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6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5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76篇 |
理论方法论 | 44篇 |
综合类 | 342篇 |
社会学 | 36篇 |
统计学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K. Afsarinejad 《统计学通讯:理论与方法》2013,42(11):3985-4028
Any experiment in which one or more of the experimental units is used more than once is called a repeated measurements experiment. The associated design of a repeated measurements experiment is referred to as a repeated measurements design. This review covers some known results on repeated measurements designs.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impact of optimal design theory. Some construction methods for these designs are presented. Hedayat and Afsarinejad (1975) has an extensive bibliography of earlier literature. A bibliography of these designs published after 1974 is provide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
在实践中丰富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理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理念是他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理论界历来重视研究马克思的这一理念,但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把"个人全面发展"的提法转换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提法.本文强调,这两种提法是有重要差异的,马克思说的"个人全面发展"是有严格的理论含义的.本文分析了这种"转换"的成因,同时也肯定了我国理论界在研究这一问题上所做出的贡献.此外,本文也指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两个维度--道德维度和历史维度,以往的研究普遍地拘执于道德维度,从而遮蔽了马克思对"普遍异化"的历史意义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根据学龄人口的变化,预测北京市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是一种分析视角。研究者认为,在2006年北京高等教育招生量将达到历史最高点,2010年基本实现人人入学,之后如果维持现有招生计划,将会出现招生计划过剩现象,北京市高等教育将面临一系列的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4.
张立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2):120-125
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惟一把"爱"与"义"的人道精神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的思想家。尊天立教、兼爱世人是墨子学说的灵魂。墨子理解意识中那个具有正义属性并平等地兼爱世人的神明,被设定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由此,社会正义原则和人与人平等互爱的原则成为墨氏宗教的基本信条。墨氏试图以此引导人类在纷争中寻求和解。在中国文化圈内,墨子的宗教理念对儒学中讲尊卑、亲疏的等差之爱是一种成功的反拨,对王权至上的政治理念也构成了挑战。在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中,墨子的宗教观可与基督教文化相沟通。 相似文献
5.
泛化“封建”观有悖马克思的封建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天瑜认为,将周秦之际至清中叶的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称之“封建社会”,曾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结论,并长期得以沿用;然而,认真研读马、恩论著,尤其是马克思晚年的民族学笔记,便会发现,这种看法其实是一种误解。将秦汉至明清称“封建社会”的泛化封建观,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封建社会原论相悖的。陈启云认为,传统中国究竟是属于“封建型”抑或是“大一统”、“专制”、“独裁”型,如果从“范畴理论”而言,这两者是绝不相容的;但从“历史事实”而言,这两者却常常是并存的——有时是先后轮转(如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并存(如西周、战国、秦汉、隋唐、辽金元)。张国刚认为,我们在看到历史的差异性和各自特色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同一性,所以,关于历史阶段划分,既可以用唯物史观的标准,把中国的中世纪叫做封建社会;也可以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用上古、中古、近代来划分;还可以用时序如史前、族邦、皇权、共和等概念来划分历史阶段,使国内外学者能够在学术上做到沟通和理解。许苏民认为,冯天瑜提出的关于自秦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宗法地主专制社会”或“地主社会”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与经济之统一的标准,自秦迄清中国社会性质实际上是皇权官僚专制社会。 相似文献
6.
7.
郭云飞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8-110,116
语言迁移现象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对目标语言知识和技能所产生的自动的潜意识的影响。避免过分强调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而忽视其正迁移,从语音、词汇、句法以及文化方面描述外语学习中母语和目标语之间存在的多层次的正、负迁移,并在外语教学中对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共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可以促进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十八春》中女性意识的新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枫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1):68-70
《十八春》是张爱玲一部具有“亮色”的作品,在张爱玲的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作品中除了继续她以往关注女性命运的主题和细腻哀婉的叙事风格外,她所一贯表现的女性意识也出现了新的指向。一是通过人物命运和新社会制度的建立彻底解构了封建男权制,二是第一次构建了女性完整的人格和气质角色,为女性指出了一条新生之路。 相似文献
9.
董晋骞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5):11-18
马克思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中提出的"共同活动方式就是生产力"的命题不仅是马克思共同实践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但这一重要思想却被学界长期忽视。什么是"共同的"活动方式?如何认识"共同的"实践活动?这些基本问题对于全面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普遍价值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在马克思自己的诸多著作中,马克思反复强调指出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是"共同的",即人的实践具有"共同性"。这种"共同的"实践内容应包括现实世界实践关系的共同性、人类生产生活的共同性、人的形而上存在的共同性,以及人的世界性和历史性的存在的共同性。明确实践活动的共同性也就是肯定实践法则具有共同性。马克思的"共同实践"思想为普遍价值奠定了基础。是对传统哲学关于抽象的理性或感性共同性的彻底翻转。通过理解"共同实践"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加深对普遍价值的认识,可以树立真正的"普遍价值观",抵制"普世价值",反思将价值问题狭隘化或绝对化。 相似文献
10.
论文化的普遍价值与个性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广文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文化间的矛盾与冲突。在文化发展中,处理好文化的普遍价值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文化普遍价值作为人类文化的理想维度,维护着人类整体的发展与进步,而民族文化个性是世界文化生动性的核心要素。在文化重建中,应立足于理性与价值的二重视野,实现文化普遍价值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确保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