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366篇 |
免费 | 3055篇 |
国内免费 | 92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9248篇 |
劳动科学 | 1072篇 |
民族学 | 2530篇 |
人才学 | 3818篇 |
人口学 | 1466篇 |
丛书文集 | 28293篇 |
理论方法论 | 6061篇 |
综合类 | 64886篇 |
社会学 | 11298篇 |
统计学 | 56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28篇 |
2023年 | 3330篇 |
2022年 | 3037篇 |
2021年 | 2540篇 |
2020年 | 2830篇 |
2019年 | 3367篇 |
2018年 | 1356篇 |
2017年 | 2380篇 |
2016年 | 2932篇 |
2015年 | 4448篇 |
2014年 | 9250篇 |
2013年 | 7491篇 |
2012年 | 8713篇 |
2011年 | 11073篇 |
2010年 | 9792篇 |
2009年 | 9828篇 |
2008年 | 11507篇 |
2007年 | 7869篇 |
2006年 | 7404篇 |
2005年 | 6698篇 |
2004年 | 5266篇 |
2003年 | 5506篇 |
2002年 | 5033篇 |
2001年 | 4011篇 |
2000年 | 2953篇 |
1999年 | 1403篇 |
1998年 | 780篇 |
1997年 | 641篇 |
1996年 | 534篇 |
1995年 | 361篇 |
1994年 | 224篇 |
1993年 | 186篇 |
1992年 | 134篇 |
1991年 | 133篇 |
1990年 | 87篇 |
1989年 | 91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佩云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1)
1960年代后期,蒋介石在台湾发起声势浩大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旨在宣扬三民主义并自命为中华文化的道统传承者。为了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发展三民主义建设,以教育为本,极力倡导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以望其成为复兴中华的斗士,为"光复"大陆冲锋陷阵。时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的萧瑜远在乌拉圭,他提出"第三代国民教育"的说法,将当时的台湾小学生视为第三代国民,主张重视第三代国民教育。本文根据这一说法,对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初期的台湾国民教育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电影、电视剧、歌曲等全面进入中国并产生极大影响。吉林省拥有朝鲜族人数较多,因此"韩流"对于吉林省的影响较之其他省份更为直接、深远。省会长春市更是"韩流"受众主体大学生的主要集聚地,"韩流"文化已经对这一群体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本文着重探讨"韩流"在长春市大学生中流行的现状及外在形成条件和内在驱动原因,用调研数据、采访实况阐述"韩流"对长春市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分析长春市各高校针对这一现状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杨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在此跨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黑婴经由“乡愁”的激发与引领,讲述了新一代南洋华侨青年的苦难、迷惘以及艰难的蜕变。今天看来,这种包含着独特生命体验和丰富历史痛感的文化乡愁,正是南侨作家黑婴在“华文文学”和“海派文学”的脉络之外,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真正而独特的“新感觉”。 相似文献
4.
<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模式和架构的顶层设计。有人认为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是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这显然是失之于偏颇的,有必要从法理上加以辨析。在法学理论看来,法治社会就是社会组织和公民权利的法治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社会治理的法 相似文献
5.
尹洁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生命伦理学更应该被看作是实践伦理学而非应用伦理学,这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以一种演绎的模式将抽象理论或原则带入具体的生命伦理学问题的方法论。作为替代原则主义以及高级理论之演绎性应用的另外一种方案,殊案决疑得以突出个案特征与实践情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否定了理论的解释力甚至实践意义,毋宁说,它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了原则主义作为理论和方法自身的反思、修正与发展;这缘于道德直观与道德反思总是在辩证地互相调节和修正,而理论存在的意义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王景文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现在多数外语课堂大多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而二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外语教学应该遵循这一规律。本文选取了二语习得中的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进行介绍,分析了二者与德语课堂的关系,进而推出二语习得理论与德语课堂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446-451
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的基础性组织形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方向。通过实地调研的形式,以数据为依据,探讨家庭农场优势、规模与效益,进而从政策、融资、服务及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吕振羽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
学习历史,依据我个人片面的粗浅的经验,可以分作"约""博""精"三步走。"约"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与历史知识打基础,选读有关经典著作和历史著作。"博"就是扩大知识领域和眼界,不只是要博览经典著作以及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的著作,而且要博览现代、近代、古代各家的历史著作和史论,博览有关原始资料性的主要书籍和文物,还要阅读其他学科同历史有关的重要著 相似文献
9.
王玉倩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从土地出让金的角度,采用加权平均数方法对我国近几年房价构成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出让金是影响我国房价的重要因素,要通过提高土地税收和将 GDP 不作为政府考核的唯一标准来抑制房价。 相似文献
10.
孙董霞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8
"德"的原始观念来源于人们对"效能"和"能力"崇拜,是古代君王通过"巡省"方式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影响力的反映。"德"字之初义就是"政治控驭能力和权威影响力",这种观念大概产生于部族联合体的尧舜禹时代,所以"德"不是周人的首创,周人只是提出了不同于商人的"明德"观念,以"帝迁明德"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依据。"德"作为政治控驭能力的代称包括"刚克"和"柔克"两种手段,作为"刚克"手段的刑罚也是原始"德"含义的一个方面。与周人的"明德"观念相一致,"明刑"、"明罚"思想也是周人"明德"观念的衍生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