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工程"的一类管理技术 --工业工程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20世纪早期"工业工程"与"科学管理"在西方工业界同创共生的历史,可以发现当时以泰罗为代表的工业工程师们力图将管理的科学化通过工程(技术)化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知识界虽然很早就引进科学管理概念,却对工业工程的实施领悟较迟,直到近几十年才在产业界陆续推行."工程"和相应的engineering在中英文中都具有"管理"的含义,工业工程范畴有其演变过程,其汉译名也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熊希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争议的人物。从他所创办的湖南瓷业公司的实业活动中 ,研究他独特的伦理思想和个人特点 ,将有助于人们对他进行更全面、恰当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3.
4.
问题链教学法的特色在于问题链,关键在于教师的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下简称原理课)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师要把问题链教学法应用于原理课,要弄清学生的关注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形成教学的结合点。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也要把理论讲深讲透。问题链教学法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需要补足其他教学内容,教师要夯实理论基础,学生要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链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听、记得住、真的信,增强原理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通过对编排设计作品中视觉冲击力的强调,进而引出力场这一概念,通过对力场的全面解释,阐述编排设计中视觉冲击力对作品的重要性,结合力场手法运用原则及对平面作品的分析使得设计者更多的关注力场在编排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面对美对华科技的打压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等逆境冲击,企业能否实现研发创新和组织韧性同向改进和协同发展事关高科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利用797家A股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考察了研发创新对组织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创新对维持组织稳定性和提升组织灵活性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发创新促进了组织韧性的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对研发创新和组织韧性的促进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发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齐头并进,更有利于形成共生利益相关者关系,并最终成为组织韧性的助推器。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沉淀性冗余相比,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在研发创新对组织韧性的促进方面效应更显著,本文从实证角度肯定了外部危机冲击下研发创新对组织韧性的积极影响,对高新技术企业推进研发投入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原湖南大学校长易鼎新 (1887- 195 3)是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 ,成长为卓越的工程专家和教育家。本文简要介绍他的生平 ,发掘和分析其在工程技术与教育上的一系列创新的史实 ,彰扬其爱国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1920年1月底至2月初,上海厚生纱厂到湖南招收女工一事在湖南省会长沙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在长沙《大公报》、《湖南日报》、上海《时事新报》、《星期评论》等报刊上就此事展开了激烈辩论。时任《新青年》主编的陈独秀选择其中的15篇文章,加上自己的评论《我的意见》一起以“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编入《新青年》的劳动节纪念号(第七卷第六号),这组文章反响甚大,影响深远。后人甚至认为此文标志着陈独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而参与其中的穆藕初、朱执信等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朱执信(1885-1920)是孙中山先…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手资料并参考有关历史文献,本文介绍李待琛博士(189l-1959)作为湖南大学首任校长(1926.2-1926.7),他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思想。特别是他关于武器装备设计方面的科学管理言论和业绩。文章还对他在这些领域的创新成就给出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有将近200来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个民族,50多亿人口,470年前麦哲伦(F.Magellan,1480~1521)船队环球一周费时3年,而现代飞机把这个时间缩短为1/1000。最新的“信息高速公路”使得“秀才不出门”不但“能知”而且能管“天下事”,我们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各种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人享有丰富的信息,人人成为“秀才”的日子已不太遥远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