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看电视听到这样一种论调,说中国传统文化90%是糟粕,只有10%是精华。这不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否定了吗?持这种论调的学者是搞科学技术史的一些权威人士,影响颇大,我们钦佩自然科学家的成就,而于此说则不敢附和。上世纪30年代,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 相似文献
2.
婚礼不贺与不用乐是先秦礼制。东晋朝廷出现的贺婚及婚礼用乐与否的礼学议题反映出了礼文化中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对话与较量。在这场持续了几十年之久的较量中,朝廷对于民间的贺婚与婚礼用乐的礼俗由最初的拒绝到最后不同程度地加以接受,这显示出小传统具备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小传统民间礼俗是引导晋代礼制,尤其是婚礼制度变革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3.
陈戍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5):79-84
把柳宗元诗文中有代表意义的礼文学作品与具体的传统礼制礼义结合起来赏析,为认识柳宗元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陈戍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5):9-13
论述朱明王朝西南东北全方位的外交态势 ,分析洪武帝奠定、永乐及其后诸帝继承的明朝外交政策及其思想原则 ,探讨明朝外交事业的要点 (也是特点 ) :一是重视德治外交 ,二是讲究外交方面的大国之礼。 相似文献
5.
陈戍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5-8
主张对《春秋》经传的诸多"复"字作具体分析,不赞成对它们作笼统而不切实际的结论。由此入手,本文对唐代陆淳与当代大学者杨伯峻先生相关的说法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6.
荒礼是我国古代社会礼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先秦时期已多有举行。据史料记载,先秦荒礼大致有祷神、变礼、减缮减用以及提供财物婀补等几种表现形式。在灾荒之年举行荒礼,不仅可以起到安抚民心、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同时也有效地节省了财物,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因此,先秦以后,荒礼仍被社会各阶层所重视。 相似文献
7.
陈戍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2):3-8
《宋刑统》一书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 ,足证赵宋承袭唐制 ;《宋刑统》不是《唐律疏议》的简单翻版 ;由《宋刑统》增加而为《唐律疏议》所无的文字 ,可知宋朝礼法不完全等同于唐代礼法 相似文献
8.
陈戍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据《唐律疏议》探讨了唐代礼制中几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唐礼与唐律的关系以及有关丧服的问题,并就古礼与相关法律的关系提出了一些不同于时贤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陈戍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4):48-51
(一)明代学者的字学不可一概否定.(二)明代字学对于与礼制有关的某些文字的解说,明人对于避讳的讲究,可以入礼.(三)<明集礼>的"字学"实与礼制没有直接关系.(四)明代盛行的"字说"源于冠礼,可以入礼.(五)明人"字说"及其延续乃是传统训诂学的特殊分支. 相似文献
10.
一、四重世界的认知模式《周易》经文大体成书于殷末西周之初,十翼则大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周易》本为卜筮之书,与巫术有源远流长的复杂关系。《周易》是古人用来处理天神、地祀、人鬼与人四者之间的变化沟通关系的重要经典之一。汉代的著名象数派易学家京房早就认识到《周易》是处理天神、地祗、人鬼与人之间的经典,《京氏易传》卷下云:“孔子曰: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五世六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京氏认识到《周易》包含天、地、人、鬼四重世界,殊为难得。《周易》首乾卦,乾为天,次为坤卦,坤为地,可见,《周易》十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