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06篇 |
免费 | 325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92篇 |
民族学 | 36篇 |
人口学 | 43篇 |
丛书文集 | 450篇 |
理论方法论 | 194篇 |
综合类 | 4006篇 |
社会学 | 30篇 |
统计学 | 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34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131篇 |
2014年 | 193篇 |
2013年 | 261篇 |
2012年 | 278篇 |
2011年 | 352篇 |
2010年 | 362篇 |
2009年 | 369篇 |
2008年 | 379篇 |
2007年 | 407篇 |
2006年 | 397篇 |
2005年 | 337篇 |
2004年 | 254篇 |
2003年 | 183篇 |
2002年 | 189篇 |
2001年 | 174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基于近三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的实证分析,旨在构建国际旅游文化的新理念,探索一条广东旅游、文化、经济共同繁荣、科学发展的新路径。为以后开展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促进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闫薇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76-80
《创业史》的显在主题明确而唯一。然而文本中的异质成分却构成潜在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显在的主题:对个体劳动的礼赞,冲击了以公有制强行取代私有制的国家意志;对合理诉求的再现,表现了“异己者”要求平等自由、言行一致的有效追问;对女性命运的书写,凸显了社会主义新人梁生宝的人格缺失。在文本显在主题所依附的政治意义遭遇颠覆的今天,正是这些异质成分使文本具有了超越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免费报纸是报业经营理念发展的产物,或许还不成熟,但至少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它顺应了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规律,顺应了新媒体、新技术不断出现和对纸媒体的冲击的现实,以读者为中心的靠扩大规模、尽可能地压低成本的经营理念,代表着办报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5.
6.
阎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6)
标准化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文化设施设备质量与安全的保障.是文化服务质量的保障,是规范文化市场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文化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我国文化产业标准化基础十分薄弱,标准数量少,门类缺,内容陈旧,技术水平低,而且宣传贯彻较差.其主要原因在于经费缺乏,组织不健全,产业不发达.未来十年,文化产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文化产业标准化基础建设,制定文化产业急需标准,编制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和涉及公共文化安全标准并加强文化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力度.文化产业领域标准化工作应坚持政府主导原则、重点保障原则、制定与实施并重原则和国际化原则.政府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标准化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应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应健全文化行业标准化管理组织,完善文化行业标准化管理制度.文化产业领域标准化工作应处理好几个关系,即政府主导和共同参与的关系,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地区综合实力的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通过对地区综合实力涵义的论述,建立了评价地区综合实力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地区综合实力的方法--因子分析赋权法,并用SSPS统计分析软件,对1996年29个省区的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统计学视角审视网络舆论倾向性的监测问题,提出了以粗糙分类器为基础建立舆论倾向性分类模型,将复杂的预警指标体系简化为单一直观的跟踪统计量,并通过跟踪统计量动态跟踪舆论倾向性变化轨迹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以2011年郭美美事件相关新闻跟帖为对象。分析表明,网络舆论的消极倾向性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呈持续增长,与基本事实相符,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论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蕊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12):103-105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创新意识的教育,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人才的创新思维.文化素质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离不开想象力,在创作灵感上都有相似性,二者都具有渗透性. 相似文献
10.
明代学者叶昼假托李卓吾之名评点的《水浒传》,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李卓吾评本,目前对叶昼的《水浒传》批评思想研究得还不够深入。本文试图就叶昼对《水浒传》的创作思想、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人物形象及其个性的分析,进行深入而客观的阐释,从批评理论上肯定叶昼对《水浒传》研究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