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估测性框式结构,指的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有可能被言说者用作主观可能性推断、表达估测性语义的框式结构。它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典型的估测性框式结构,其估测语义由框架的估测标记直接彰显,属于估测语义彰显型。非典型的估测性框式结构,有估测语义半显型和估测语义潜隐型之分。前者的估测语义由显性语境突显;后者的估测语义由隐性语境激活。估测性框式结构具有五个方面的极差性:可能性级差、优先度级差、隶属度级差、实现度级差、估测度级差。这一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框式结构内部类型的建立;在实践上,有助于框式结构的对内、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2.
米幼萍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1):109-114
《红楼梦》中的女性擅用委婉修辞的手法来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与立场,主要有用典、歇后、讳饰、双关、留白、倒反、折绕、析字等典型表现形态和比喻、比拟、借代、设问等非典型表现形态。红楼女性大量使用委婉修辞来表情达意,其实质是顺应“女德”标准,凸显道德秩序,体现了婉言寓“礼”、曲语藏“智”、雅言表“恭”、俗语示“敏”的伦理功能,彰显了封建礼教下女性的伦理语用智慧。红楼女性委婉修辞中体现的“以和为贵”的处世理念、“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德才兼备”的女性形象对当代女性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金萍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1):32-35
田汉创作的新编历史剧《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等,是其历史题材戏剧的巅峰之作。以往学界习惯从政治与时代视角切入研究,考察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外部关系及其深层互动,实际上无形中遮蔽了作品的内在意蕴与文化价值。从文化认同视角研究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可以消除文学史、戏剧史对田汉新编历史剧的偏见,而且也为重新审视戏剧的历史价值与艺术地位开启全新的大门。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方面成就卓著,而且因其诗人气质投射进剧作中显得独树一帜,为中国当代剧作家主体意识的构建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四十年代的"民族形式"论争是抗战时期政治意识形态渗透下的一场非纯文学问题之争,它的兴起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和时代需要,同时也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本文回溯论争要点,结合实践情况,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从追求文学民族化的视角总结和反思了四十年代"民族形式"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孙叶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94-98
现代湘籍作家大量运用方言土语进行文学创作,与古今中外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方言写作文学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更与\"书楚语、作楚声\"的楚文学传统构成直接的传承关系.沈从文\"湘西世界\"的缔造,韩少功的文学寻根之举,都源于古今中外方言文学的潜在启发和楚文学方言写作传统的直接熏陶. 相似文献
6.
车田苗族“人话”的“是”除可以用作常见的判断动词、“合适”义动词、“凡是”义动词、“确认”义动词和焦点标记外,还具有处所动词、空间介词、时间介词、范围介词、进行体标记、程度副词等特色功能。“是”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十分罕见,经历了“判断>确认>程度”的演化路径。从“有是在”表基本概念的分类来看,车田苗族“人话”是一种“有2是2”型语言。 相似文献
7.
“X于”结构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X于"结构的成员既包括动词、副词等典型的词,又有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短语词。从历时发展轨迹来看,"X于"经历了介词"于"的衰落、复音词"X单音节于"的兴起与进一步虚化、"X非单音节于"向词靠拢和"于"零形化的语法化过程。词语双音化趋势、语义系统变动、介词短语位置前移以及重新分析和类推等因素都是"X于"结构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 相似文献
8.
存现句与一般主谓句的主要区别在于语用价值上,二者的信息焦点不同;存现句的选择有时是篇章衔接的需要.有时是心理视点的需要;存现句在不同语体的分布强弱序列是小说、戏剧、散文、诗歌. 相似文献
9.
湘语大多数方言点中,表示“丢失”意义的词的语音历史地位是“澄母药韵”。根据这个词的音韵特点,结合这个词的意义来源、引申演变的分析,我们确定这个词的词源(本字)就是“着(著)”。“着(丢失)”在湘语内部的使用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对外具有排他性,是湘语的一个特征词。虽然这个词在赣语的个别方言中存在,但是不影响大局,而且这个例外可以认为是方言接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不能蔑视汉语词式书写改进的接力赛;不能混淆文言文语言和文言文记录的文化;不能用“粗鄙”形容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语言;不能用临时心理感受代替事物的属性;不能用自己模糊的认识来否定别人的认识;不能用人们有解决困难的能力否定词式书写;不能用没有逻辑的个性代替语言共性;不要臆造似是而非的“句式书写”概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