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46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645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对毛莨属(Ranuculus)五种植物:石龙芮(R.japonicus Thunb)、禺毛莨(R.CantoniensisD C.)、小毛莨(R.ternatus Thunb)杨子毛莨(R.Sicbolaiimiq)肉根毛莨(R.PoliiFranCh)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这五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它们之间的酶谱是有差异,但各个种都有自己的特征酶谱。根据酶谱特征和酶谱距离,结合它们的形态,可以认为这五种植物分成三个类群,第一群为石龙芮组;第二群为美丽毛莨组(小毛莨和肉根毛莨);第三群为毛莨组(禺毛莨和杨子毛莨)。  相似文献   
3.
采用湿化学方法制备了Co掺杂的二氧化锡纳米粉(Sn1-xCoxO2),经研究发现,Co以离子形式存在,而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样品中除了金红石型的SnO2相之外,没有发现其他杂质的相,随着Co掺杂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减小,光吸收谱红移,禁带宽度线性下降。钴离子磁矩随掺杂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这可能是由于占据晶格上近邻阳离子位置的磁性离子数目增加使磁性离子成反铁磁性排列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朱熹从文气辞制、文体风格、文献传流及文本内容等方面,对<尚书>孔<传>、大小<序>及其文本进行疑辨.其辨<书>具有"既疑且信"的鲜明特点,并突出体现在<大禹谟>问题上,这是由其思想体系所决定的.这种基于深刻思想背景的疑辨工作,时后世辨伪学及思想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是中国十七世纪的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西方,十七世纪已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魏源治《尚书》主张专宗西汉,注重阐发微言大义,其所著《书古微》即以此为职志。此书继承常州学派庄、刘等人的学术特色,加以自己的发挥与引申,得出了许多常人注意不到的大义。这一学术特色的根源在于,魏源相信《尚书》曾经孔子亲自编撰、删削,必有深意存焉。但同时《书古微》在阐发微言大义时,也多有罔顾史实、无根失据之论。  相似文献   
7.
汉石经刊刻于熹平四年(175年),虽然残存的字数有限,但仍能大致反映出石经刊立时《尚书》写本的基本面貌,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异文,更是对今本《尚书》的理解和校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益稷》“光天之下”句“光”字的含义为“充溢”、“充满”;《禹贡》之“岛夷皮服”当为“鸟夷皮服”;《大诰》之“有指疆土”或为“有诸疆土”.  相似文献   
8.
常州学派虽以公羊学名家,但《尚书》学同样是其重要研究领域.常州诸子治《尚书》,以阐发“微言大义”为主,通过议论《尚书》中史事、诸经互相发明、解说圣人笔法、旁参宋学,对《尚书》经文作全新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公羊学的影子,同时也受到宋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尚书》文体分类及行为与文本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的文体分类源于篇章命名方式,篇章命名则是以行为动作为轴心形成的.六体之说实际上经过两次分类.<尚书>六体之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由行为之名转为文体之名的过程,文"体"上的某种特质与行为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谱》与儒家道德伦理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园 《河北学刊》2006,26(1):42-52
发生在明代后期的士大夫的“修身运动”,以其思想与方式(尤其方式)深刻地影响于后世,余风至今未泯。本文以明末大儒刘宗周所撰《人谱》为主要分析对象,考察其时儒家之徒的道德实践,探究他们当此危机时刻与修身有关的思想脉络。作为对流行于其时的袁黄《功过格》的反拨,刘宗周的《人谱》意欲申明儒学的原则,校正道德修炼中追求功利的倾向。有关的思想逻辑,却已非近人所能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