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429篇 |
免费 | 482篇 |
国内免费 | 18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61篇 |
劳动科学 | 236篇 |
民族学 | 331篇 |
人才学 | 1102篇 |
人口学 | 125篇 |
丛书文集 | 3896篇 |
理论方法论 | 1171篇 |
综合类 | 11465篇 |
社会学 | 3647篇 |
统计学 | 3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83篇 |
2023年 | 430篇 |
2022年 | 536篇 |
2021年 | 794篇 |
2020年 | 722篇 |
2019年 | 1022篇 |
2018年 | 302篇 |
2017年 | 695篇 |
2016年 | 778篇 |
2015年 | 880篇 |
2014年 | 1892篇 |
2013年 | 1462篇 |
2012年 | 1515篇 |
2011年 | 1784篇 |
2010年 | 1733篇 |
2009年 | 1722篇 |
2008年 | 1902篇 |
2007年 | 1273篇 |
2006年 | 1111篇 |
2005年 | 996篇 |
2004年 | 879篇 |
2003年 | 800篇 |
2002年 | 709篇 |
2001年 | 654篇 |
2000年 | 548篇 |
1999年 | 241篇 |
1998年 | 118篇 |
1997年 | 103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武寿春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22(4):133-134
心理挫折是人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遭阻碍、干扰而产生的焦虑、紧张、愤懑或沮丧、失意的情绪性心理状态。教师的心理挫折 ,一般有客观上的原因 ,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就目前情况分析 ,其客观原因诸如职称未获晋升、家庭成员下岗待业、生活困难得不到妥善解决、人际关系冲突激烈、天灾人祸等突如其来的遭遇等等。主观原因诸如个人需要与国家、集体利益的矛盾 ,能力与任务之间的不相适应 ,性格软弱、缺乏挫折耐性等等。教师心理挫折的种种负面效应常能导致当事者工作情绪低落 ,教学水平波动 ,这些状况显然有碍教师的身心健康 ,亦不利于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性爱是两情相悦的极点,那么在表达爱意的过程中,人们都会渴望彼此可以倾注身心地投入。女人永远都会被男人的温存和体贴所摧毁.在男人充满柔情的爱抚中,自己一点点地感觉到融入和溶化,于是女人得到了满足。关于这样的感受.其实男人也是有所期待的。他们同样需要女人那种与生俱来的温柔,需要女人的爱抚来照顾他们的肌肤.来触发他们的性感觉。很多女性以为男人只要实施完性行为,只要在最后达到高潮就可以获得极大的满足,至于女人们所看重的亲吻和抚摸.男人则没有耐心去体验,其实这是对男人性心理的一种误解。因为在关于性心理的调查中希望被女人爱抚的男性比例非常大。因为他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女人的细腻和母性,可以使男人在展现强悍的同时满足自已同样需要呵护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一定负荷量的运动将生理和心理性疲劳,应及时加以判断,并应从几个方面加以注意,消除疲劳。 相似文献
4.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命题。当今社会,大学生自杀、残杀事件时有所闻,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人格和心理发展不健全造成的。大学生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社会家庭背景,这种差异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格上的分歧。当这种分歧碰撞在一起并激化产生矛盾时,难免会有人采用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戴润丁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91-93
大一女生所处的特殊时期与特定环境,决定了她们在恋爱心理上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本文从成因、特点、表现及引导三方面对大一女生的恋爱心理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陈惠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57-58
根据阅读理解的理论认识,结合个人教学体会,提出了大学英语高级阶段的阅读理解和篇章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崔芳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
近几年来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两者的整合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本文从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探讨了移动互联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9.
梁兵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心理健康与否,对于一个教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心理健康是在满足其正常心理需求的条件下获得的。因此,正确地分析、理解、对待教师的心理需求,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教师个体和各级教育领导者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是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程知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5)
提高作文中的心理安全度,既是培养作文兴趣的需要,更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提高心理安全度的前提在于尊重学生对社会生活实际的分析思考.目标层次化和评讲民主化是提高心理安全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