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08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72篇
管理学   834篇
劳动科学   65篇
民族学   251篇
人才学   320篇
人口学   179篇
丛书文集   8291篇
理论方法论   2918篇
综合类   12329篇
社会学   1533篇
统计学   91篇
  2025年   125篇
  2024年   229篇
  2023年   417篇
  2022年   411篇
  2021年   549篇
  2020年   564篇
  2019年   533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486篇
  2015年   787篇
  2014年   1636篇
  2013年   1422篇
  2012年   1808篇
  2011年   1912篇
  2010年   1750篇
  2009年   1888篇
  2008年   2032篇
  2007年   1521篇
  2006年   1478篇
  2005年   1289篇
  2004年   1224篇
  2003年   1079篇
  2002年   890篇
  2001年   694篇
  2000年   560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科学     
从道家的“有”“无”出发,对科学与不科学及科学好与科学不好相互关系的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4大依据,指出了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理学人     
王世荣,男,1956年生,陕西眉县人。毕业于西北大学哲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现为宝鸡理学院政法系教授,政治学教研室主任,学院学术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组成员,院级重点课程政治学原理负责人,中国政治学会会员,宝鸡周秦化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4.
体验、解析、会通的有机统一,是张岱年《天人五论》所建构的哲学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排斥直觉法,因而不同于现代新儒家和清华学派的哲学家;同时,它把辩证法看成一般的学术方法而非独立的哲学方法,这又使其不同于当时的新唯物论者。这种方法论是在综合中西哲学方法以及近现代各派哲学方法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创造。  相似文献   
5.
安景燕 《山西统计》2003,(8):32-32,34
企业营销观念就是企业营销的指导思想,或者叫企业营销哲学,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它概括一个企业的营销态度和思维方式,其核心问题是以什么为中心来开展企业的营销活动。一、企业营销观念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地演变和发展由推销观念产生的营销观念。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供求关系得到一定改善之后,企业产品销售成为主要矛盾时,生产观念便被推销观念取而代之。它的主要理念就是以销售为中心,强调通过一定的手段刺激、引导消费者的消费,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这仍然是一种以生产者为中心的生产导向观念。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各企业纷纷…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惟一不可超越的哲学。强烈的问题意识、批判的革命的本质、“改变世界”的实践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集中体现。而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理论视野的开放性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内在根据。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不仅要正确解释文本 ,也要开展广泛的对话 ,但最要紧的是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吕磊 《劳动者》2005,(9):12-13
李红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曾做过学校留学生的教学工作。工作之余,李红老师给她的学生们讲起了陕西当地一些失学儿童的境况。没想到,这些情况很快就引起了一些留学生的注意,他们纷纷表示想捐助一些钱款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李红老师看到这是资助贫困学生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于是就欣然担负起了组织资助失学学生的重任。几年来,经她联络,受到资助而重新入学的失学儿童已达几百人。  相似文献   
8.
9.
10.
基于增辟一个本体论角度以研究汉语词汇及其发展规律的主张 ,从本体论角度对名词“时”的形成过程、词义引申、派生词系的基本动力和内在规律进行考察 ,认为中华先民立足农耕生活的实际 ,反思和筹划自己的生存方式、追求生存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并使之获得语言“意义”的标记 ,是名词“时”形成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根本规律 ,它可以解释“时”的一切词汇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