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2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222篇
社会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梭从人性的立场出发,通过不平等论证了平等,提出了自然状态下的平等—社会状态下的不平等—社会契约下的平等的三段式平等理论,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恩格斯则从社会本身出发,指出平等观是历史、经济和阶级的产物,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并提出,达到真正平等的唯一方法就是消灭阶级。比较卢梭与恩格斯平等观的异同,有利于提高认识,并运用科学的唯物史观去正确地看待历史观点中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西方政治理论界晚近出现的所谓"公民的回归"事实上是在复兴西方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古典共和主义传统关于公民身份有着非常丰厚的理论资源,它先后经历了古代希腊与罗马、早期文艺复兴城市国家以及法国大革命这样几个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的共和主义理论家为公民身份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要素。但是,总体看来,古典共和主义传统的局限使得这种公民观念在现代社会走向了衰落。在现代大众—官僚社会重振公民理想,必须正视古典共和主义公民理论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自由是近代政治思想的中心概念之一,而近代以来的自由概念又是与共同体观念分不开的.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认为,只有在自由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自由.卢梭的自由观是共同体主义的自由观,强调在平等的共同体中实现自由.但是,个人自由并非等同于自由的共同体.能够真正实现卢梭式的共同体自由和个人自由的高度统一的,从最好的意义上看,只能是直接民主制.尽管如此,卢梭对共同体自由的强调,不仅启发了康德和黑格尔,从某种意义上说,还重新开启了一个共同体的哲学发挥作用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邓晓芒的《鲁迅思想矛盾探源》等两篇文章,批评“鲁迅的思想矛盾在《文化偏至论》中暴露得相当多”,是“对西方文化的误读”。邓文引证鲁迅不熟悉卢梭的论据,实为鲁迅的反讽用法,不足为据。邓文认为鲁迅批评法国大革命不妥,是未能理解鲁迅“任个人而排众数”的方略,因它是为着抵制卢梭《社会契约论》中乌托邦式“公意”说的误导;而“掊物质而张灵明”的方略,则是在价值观方面反“唯物质主义”。邓文所列的多种判断,可一一回复:鲁迅从未追随“霍布斯鼓吹专制独裁”,更多的是接受约翰·穆勒《群己权界论》中“国群”对“小己”压制的观念;鲁迅从未退缩,不少杂文、小说中充溢、飞扬着尼采的强力意志;鲁迅从未以儒道学说为根本,明确表示过孔孟的书“和我不相干”。邓晓芒以先验的预设命题来框就、评判鲁迅,无异于使用了古希腊的“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  相似文献   
5.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及民主思想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经因功利主义思想的诞生和蔓延而受到抑制。康德为社会契约的道德原则提供了纯粹理性的论证,黑格尔对个人主义的批判则直接威胁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罗尔斯对社会契约理论和民主思想的重新修正,使其摒弃了超验主义色彩,呈现出程序性和工具性的特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了社会契约理论和民主思想,卢梭的社会契约和民主思想在美国和中国革命时期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社会契约论思想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沦为一种单纯的历史遗迹。  相似文献   
6.
自然宗教实质上是一种自由主义的自然神论 ,卢梭将宗教信仰的合理基础置于个体经验和道德情感之上 ,肯定了道德神学的唯一合法性。卢梭对“理性”和“自然”的重新理解 ,促使理性神学走向衰落 ,开启了道德神学、自由主义神学和浪漫主义思潮的进程 ,因而奠定了其在西方基督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这本小书中系统讨论了社会、国家的形成,自由与平等、法律的来源及其重要性,以及政体的构建与各种国家形态,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但是,虽然卢梭努力构建完美的社会形态,他的“社会契约”却只能是一个走不出去的圈.初始的设想难以支撑社会架构.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自然法理论与社会契约论有着悠久的传统.文章试对洛克与卢梭这两位资产阶级思想家有关自然状态、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理论进行简单梳理,对各自自然法理论体系的社会契约论归宿进行相应解说,分析他们理论建构与阐释上的一致与歧义.源于对自然法理论之预设分殊,洛克从双契约走向了有限主权理论,而卢梭用社会契约阐发了人民主权理论.  相似文献   
9.
自传性作品的真实性一直是人们关注与探讨的论题,卢梭《忏悔录》作为自传文学的代表,其真实性引发了持续的争议。从叙事角度看,厘清"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经历事件时的叙述视角"和"追忆事件时的叙述视角",有助于对作品真实性建立严密而公正的评判标准。就卢梭《忏悔录》的真实性来看,不管陈述的是事件还是感受,只要这些事件、感受是"当时"的,其陈述就是坦率和真诚的,符合文本"隐含作者"的规范,保证了叙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不能将"隐含作者"对"经历事件"的叙述看成是"真实作者"带有"自辩"性质的"事件追忆"。但《忏悔录》中也存在违背"隐含作者"规范的不可靠叙述,这对其真实性又构成了一种反讽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0.
汪荣祖先生提出,五四时期的胡适不是"基于理性",不是"启蒙",而是"出于激情",充溢着"浪漫情调",倾向于浪漫思潮,这打破了学界对胡适的已有论断。以卢梭为源点的浪漫主义是对崇拜理性的启蒙主义运动的纠偏,其要质在于重振以情感为主体的自然人性,来抗衡历史发展中"工具理性"的偏执。笃信科学,把科学理论化为思想观念,并运用于学术研究的胡适,既已热忱颂赞"工具理性文明",又怎能归于卢梭一类的浪漫主义思潮?根据史实,在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卢梭式的浪漫主义在中国实际上已经有点"过气"的味道了,而把一生尊崇自由主义的胡适纳入浪漫思潮则更显得错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