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92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66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699篇
理论方法论   129篇
综合类   1341篇
社会学   107篇
统计学   132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兰克福学派与接受美学是西方现代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美学派别,它们的相通之处是以否定为中心和基点,即通过艺术作品对接受者思想意识的否定来达到对现存社会秩序与价值体系的否定。不同之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否定美学是对接受者的大拒绝,散发出贵族主义的救世气息,对接受者尊重不够,而接受美学对否定则有所保留,一方面体现了在现存秩序面前的退守与妥协,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接受者趣味的相对认可与尊重。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作家伊·布宁以其“严谨的艺术才能”获得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在他的大量以乡村生活为内容的作品中,短篇小说《莠草》非常集中而又典型地反映了他在这类题材小说的写作特色:通过多重时空交错下淡化的情节,以平静的情感和平淡的笔调叙写主人公悲苦的人生,在沉静中表达布宁对俄罗斯贫苦农民悲惨命运的强烈同情和对生命的高度尊重,体现出布宁对生与死的独特理解与超越。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全球城市发展的一项创新性实践,北京、杭州、成都、上海四个城市先后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也成为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标杆。以此四城市为样本,梳理探析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中国特色,这些特色主要包括:坚持政府主导,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政策驱动,指引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前行之路;建立过程监测机制,健全终身学习体系,创新教育立交桥制度,打好中国学习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基地网络基础,扩大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构筑弱势群体教育底线,注重教育惠民实效,彰显中国学习型城市人文情怀。通过探析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中国特色,努力为国际学习型城市建设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邓建英 《民族论坛》2008,(10):11-12
<正>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强调,"湖南地处内陆,不能为内陆意识所缚;位居中部,不能甘居中游。"张春贤书记说,解放思想,就是要从自我封闭的束缚中不断解放出来,进一步树立国际视野,增强接纳外面人才的容量、接触外面事物的气量、接受外面经  相似文献   
5.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我国需进一步理清房地产对投资和消费的综合影响。基于2005—2018年286个城市数据,通过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房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房价上涨通过投资和消费两个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独立中介效应和链式中介效应,其中独立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6.12%和26.91%,链式中介效应占13.96%;区域差异较为明显,相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正向效应更大;房价对经济增长存在双门槛效应,房价处高位区间对经济增长作用效应趋于负向;房价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当房地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比值提高至一定水平,房价上涨转而抑制固定资产投资;房价处于低水平时对于消费有显著积极影响,但随着房价收入比提高,房价对消费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6.
梁鸿在《四象》中进行了集中美学的突围,彰显出迥异于以往作品的新质,体现了作家在美学上的有意努力和重要突破。梁鸿精心选取了“四象”这一复杂的象征系统,包含了多重象征意蕴。在叙事上,现代主义技巧的融入,使作品充分扩容,具备广阔的美学延展性,大大拓展了现实主义的边界。在主题上,梁鸿深入现代人的心灵结构、人性暗角,以哲学、秩序探讨人类的救赎可能,并以爱作为摆脱群体困境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的角度,即从个体科场失意的心理与士子普遍的科举心态的层面上,从选贤用能与个体的怀才不遇层面上,从儒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八股取士的层面上,从公平竞争的科举选拔制度与试官腐败的层面上,辩证、历史与客观地审视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所表现出的科第观,重新解读《聊斋志异》的科第观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9.
多重价值观的炫光——《蜗居》的批判精神与自我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蜗居》引发的热议值得重视。一方面,它显出一定的批判现实精神,回应了心灵呼唤。另方面,过分迎合文学消费的低级快感,破坏了作品世界的整体性。多重价值观的杂陈与自我消解,使作品应有的批判精神消失殆尽。对现实中国城市男女情感问题的表现,显出非伦理的倾向,对道德正义也是一种解构。由此亦可推论中国时下文学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刘宁 《决策探索》2010,(6):79-80
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水资源问题,审视人类的治水历程,引导社会的;台水实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是加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