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64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0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42篇 |
人才学 | 45篇 |
丛书文集 | 592篇 |
理论方法论 | 72篇 |
综合类 | 2393篇 |
社会学 | 1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190篇 |
2011年 | 189篇 |
2010年 | 197篇 |
2009年 | 197篇 |
2008年 | 253篇 |
2007年 | 233篇 |
2006年 | 209篇 |
2005年 | 197篇 |
2004年 | 172篇 |
2003年 | 159篇 |
2002年 | 168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109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名”(Aptronym)亦称“标签名”。它是一种颇具表现力的修辞手段,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标名”的成功运用,往往使作品别具一格,新颖脱俗。本文结合《天路历程》中的大量实例,分析研究英语标名构建的词汇机制,心理机制以及它特殊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2.
雷欣翰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07-115
传世文献叙述孔子形貌,起源于先秦,在"四十九表"和相关民间传说中逐渐定型.作为第一重证据,早期文献中的孔子形貌叙述,奠定了以彰显神圣性为目的的异相化书写和以一定的逻辑、理性为基础的文学修辞这两种传统.后世对孔子形貌普遍持有异相化的认识,究其原因,既有对神圣异相传统的继承,又有对理性修辞传统的误读.海昏侯墓孔子衣镜所载文... 相似文献
3.
潘慧琼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38-44
学界对王融的《净住子颂》三十一章在体裁归类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将其视为一组高度诗化的佛偈则更为妥当。王融对南朝忏悔仪式的诗化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的设计和文学修辞的使用两个方面。王融使用以民歌和拟乐府为创作主流的七言体进行佛偈创作,大量使用汉籍典故和精致的对偶句,同时将对偶、比喻、反问、典故、叠字、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融合在一起,对忏悔仪式的理论前提、修行内容、修行方法和修行意义进行了说明与礼赞,将语言形式的转换与仪式的进程紧密相扣。《净住子颂》的出现是当时崇佛与崇文之风结合的产物,将文人对诗歌艺术的探索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4.
林继红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61-65
委婉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单从某个侧面来解读言语委婉现象与策略是不全面的。通过对言语委婉策略进行多元解读,以期交际者能够全面地、系统地解读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透过"言不尽意"的表达方式获得其"言外之意",成功地利用其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5.
6.
中山王鼎是中山国遗址出土器物中最重要的一件,该鼎铭文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对中山王鼎铭文所使用的修辞进行了讨论,认为其铭文中使用的如此多的修辞,无论在出土文献还是在传世文献中都是非常罕见的,可以作为研究中国上古时期修辞的宝贵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陈艳虹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3(6):61-62
现代英语中,委婉语被视为修辞格之一,但它又不局限于修辞学的研究范畴,它还是公关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学科关注的课题.随着国际效的日益频繁,委婉语在交际语言中的功能也愈加突出. 相似文献
8.
语境指一系列影响着人们的言语行为、言语方式及其效果的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构成的特定的交际环境.在很多学科中语境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修辞学而言,修辞的表达固然重要,但修辞的接受也同样不可或缺.而修辞的接受如果脱离语境,修辞表达再优美,也会造成理解的错误.因此,修辞的接受离不开语境. 相似文献
9.
汉语的移就和英语的Hypallage是基本相同的修辞格,逻辑上,移就违反常规,悖于情理,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却能恰到好处.移就的产生多与移情和联想的心理动因相关,汉英移就的巧妙运用能收到感受新奇性、强烈抒情性和概念形象化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0.
曹斌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2)
20世纪著名的小说理论家E·M·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一书中说:"小说是一个不容易对付的庞然大物."[1](P7)正是由于它的庞大,在它的身边也吸引了无数的好奇者和征服者.李建军的<小说修辞研究>是当代中国学者中试图征服小说这个"庞然大物"所做的努力的结果,是中国小说修辞学建设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