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8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0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7篇 |
人才学 | 21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96篇 |
理论方法论 | 26篇 |
综合类 | 197篇 |
社会学 | 65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9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58-160
中国古代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于西周时期,是周公“制礼作乐”的重要内容。它一经确立,就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继承过渡的基本或理想的形式,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但是,由于其本身包含着许多弊端,它在历史上的执行情况却十分不力。尽管如此,皇位嫡长子继承制作为一种“百王不易之制”,在中国历史上仍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孟建升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4)
宦官在中国最早出现在夏商时期的宫廷中,而西周时开始有了使用阉人的记载.随着专政王权的发展,到了战国、秦朝时,宦官人数大增,使用阉人的机构也增多,阉人当政亦开始出现.经西汉的酝酿和发展,至东汉时大规模宦官当政亦首次在历史舞台上演.宦官从此便以一种特殊的力量参与到了王室的政权中来. 相似文献
3.
明代宦官外交是明清宦官研究中的重点之一,而明初(本文主要指从洪武到永乐年间)宦官出使之频繁,影响之深远,非历代可比,曾构成历史上少有的“宦官外交”的局面。这一时期宦官在西域的活动虽然不多,但却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统治,对西域的发展和汉藏两族的联系也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解晓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6-10
被众多棘手问题所困扰的中日关系因石油领域全方位的争夺而陷入全面倒退的境地。有着密切地缘政治与共同能源利益的两个东亚大国能否从欧洲的联合自强的经历中获得一个新的思路,从而不仅使能源成为中日关系提升的助推剂,而且还能为彼此在新时期找到一条共荣的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5.
6.
明代帝王出于统治的客观需要,专设内书堂对宦官进行文化教育。考证内书堂教师的来源与构成;内书堂学生的来源与选拔,可以看出内书堂教育培养出的知识型宦官对明代宫廷政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潘云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1):116-119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美日两国从各自的在华利益出发,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美日的这种相互勾结和矛盾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子近代继承法意义上财产继承权的确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文本上取得财产继承权 ,到判例、解释例使之从受限走向平等 ,再到民法继承编的最终法律确认。女子财产继承权的成功转型从另一个侧面对近代继承法 ,乃至是民法实施的不太理想作了诠释 ,告诉我们从法观念到法制度的变迁 ,不是一种简单的置换 ,而是要受制于作为整体的法文化发展变迁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儒学产生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我们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采取了迎合依附、争夺受众、话语渗透等多种策略,造成了佛教在传播中的有意"误读"现象,同时对儒学的传播构成竞争挑战,并弱化了儒学对文化传播话语权的控制.促成了儒学的思想重构. 相似文献
10.
7世纪下半叶,倭玛亚王朝建立,开始向中亚地区发起进攻,打响了阿拉伯人、唐朝中国人逐鹿中亚的战争.在争夺战争中,阿拉伯人以吐火罗斯坦为基地,逐渐向北、向东推进,占领了河中地区、花刺子模绿洲、费尔干纳盆地和锡尔河以北的西突厥游牧之地,全面取得了对中亚地区的统治权.8世纪下半叶,唐朝因国内发生动乱,无力西顾,最终退出了在中亚的角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