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22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22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关键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党的自身建设要从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突出党要管党,扎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树立和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密码。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28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在时代变迁与党的建设发展的逻辑理路中,生成当前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研究热点中的四大论域。学界在理论意蕴、历史脉络、现实审视、实践进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视角上重单向度轻多维度、内容上重宏观发展轻微观拓展、方法上重学理自述轻实证借鉴的不足。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整体系统性研究、跨界研究以及现代化研究将是未来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建立在一元论世界模式之中,将宇宙的时间与空间的各个部分视为一个有机系统,因而这个宇宙整体中的任何一部分出现无序的情况都将会影响到这个整体的状态,这就必然产生一种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推动着历史主体积极参与明道救世的历史进程。儒家的救世精神是入世的,又是超越的,是一种以神圣的生命反响为目标的内在超越,所以儒家的救世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
牟宗三建构的道德形上学是以儒家传统的主体性为理论支点,而这种道德主主体性真正奠基于主体在“忧患意识”中的觉悟,忧患意识是在对人的忧患负责中形成的,主体的觉悟意味着责任意识的产生。从原始的本能到主体的觉悟,以“心性”范畴为核心的道德哲学成了中学文化的主流,这也是现代新儒家以“道统”自居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文化品格。这便是以寻根念祖、返本思归为核心的浓重的家园情节 ;以民族自尊、忧世伤生为表现的沉郁的忧患意识 ;以崇尚幻美、耽于理想为取向的人格追求 ;以天人感通、逍遥浪漫为旨趣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6.
骆明的教育随笔表现了浓郁深厚的忧患意识及其独到的教育主张,笔触所及每每见解独到,发人深省。他在认识上的感悟和看法,其借鉴和参考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的出现与蔓延很大程度上源于人类的道德偏向和伦理亏欠。阎连科、宋江鹏等作家在作品中揭示了艾滋病蔓延过程中的伦理缺失:地方政府错误的发展理念和医疗行业的失序;现代人重利轻义的道德观念和性自由意识的泛滥。通过对艾滋病及其患者遭遇的描述,作家希望唤起全社会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生命价值和健康权的关注。这也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在灾难降临时对人类的生存和命运的忧患意识与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思想在其党建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内容非常丰富。其重点内容包括:重点主体是执政党,重点动力是忧患意识和自我反思;重点内容是反腐败、反特权、改作风、遏制“贪欲”;重点对象是“关键少数”;主要途径是进行改革,制定、执行法规制度,依靠群众;重点检验标准是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满意度,党政干部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赵松元 《学术研究》2005,(8):135-139
《瑶山集》是饶宗颐第一部正式刊行的诗集,在其一生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瑶山集》状前人所未状,生动描绘了瑶山的山川景象和风土人情;继承和发扬了杜甫的诗学精神,以忧患意识为基调,表现了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怀和坚毅豪迈的人格情操;以独立自由的写作姿态,以史识、典事、考据与诗情并融的艺术创造,表现出了现代学人之诗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