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6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243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64篇
人才学   62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079篇
理论方法论   328篇
综合类   2771篇
社会学   278篇
统计学   6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涛甫 《决策》2004,(4):49-50
前一时期,媒体关于中国新闻发言人拘报道热闹了好一阵子,我对中国政府启动新闻发言人制度也是十分肯定的,它的意义从积极的角度看,怎么肯定也不为过。但是,我认为关键看下一步怎么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英国《卫报》中有关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23篇新闻报道为语料,建立小型语料库,运用语法隐喻理论,以费尔克劳夫的话语三维模式为分析工具,探究"他塑"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是如何通过话语被构建的,对英国媒体中有关中国的报道作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析,旨在为中国及时纠正外媒的主观偏见报道、维护良好的国家形象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在批判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论观点。他指出只有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和国家干预加强这两大发展趋势下,科学技术才成为意识形态,它履行意识形态的功能,成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合法性基础。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论虽有其片面局限性,但这理论对于人们反思工具理性,更多注重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为目的有着推动作用。同时,对我国当前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有着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消费主义与正常的消费活动有本质区别,它是与资本全球化推进过程相适应的文化策略。资本逻辑通过符号差异体系,刺激大众消费欲望,驱动形成以追求快感为表征的大众文化,促使消费主义向日常生活领域全面渗透。消费主义突破生产限制,造成人的内部自然、外部自然以及社会关系的系统风险。树立消费正义理念,克服资本一味追求效率带来的弊端,保持消费主义的合理张力,有助于消除消费主义的负外部性,协调人与自然、与自身以及与他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境外一些势力借助新的传播手段或渠道对中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争夺日趋激烈,企图消解中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到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自信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入理解大学生文化自信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基本价值,从增强文化自信维度巩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自信的思想基础,筑牢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做好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四个方面回答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要发挥主动性,打好主动仗;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主动性、打好主动仗的有利条件、机遇和态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中国有必要在针对恐怖主义问题的国际秩序尚未形成之际,从人道主义、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主权观念等几个轴线出发,尽快形成自已的判断标准、行为准则、策略和方针。  相似文献   
8.
生产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概念。由于马克思并未明确界定这一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重构生产方式过程中产生多种理论路径,以阿尔都塞、巴里巴尔与普兰查斯为代表的重构,是其中最具典型的路径之一。这一条路线在重构的过程中,先表现为以多元决定的因果论替代对立统一的辩证因果论,再以权力斗争取代基于生产关系的阶级斗争,最后以话语取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社会形态的赋型。这条重构的路径对批判以第二、第三国际为代表的“经济—技术”决定论有显著效果,却陷入了一种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偶然性”历史观,走向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误区,对西方左翼思潮产生了深远的理论效应。  相似文献   
9.
尼赫鲁外交思想形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独立后的外交政策深受其开国总理尼赫鲁本人的印度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尼赫鲁的思想观念就像印度本身那样充满了矛盾,可以说是多种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混合体,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都在他的思想和实践中有所表现。尼赫鲁外交思想的形成既与他本人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同时也受到了印度独特的历史、社会和思想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