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以来,李达始终关注法律问题,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他的法学思想堪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开展法学研究的成功范例.具体而言,李达对妇女、劳动解放与立法运动以及社会主义宪法的关注和思考贯穿着立足中国现实思考法律问题的理论旨趣;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法律现象,考察了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阐明了法理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方法;他的《法理学大纲》是建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的理论尝试,它以法理学话语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了法理学批判,还阐明了法理学研究的前提性问题和核心论题. 相似文献
2.
郎廷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2):13-19
李达的《经济学大纲》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它明确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通过对先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考察,揭示了经济的一般发展规律;深入中国经济现状研究,揭示了中国经济的特殊发展规律;统一考察经济的一般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特殊发展规律,探讨了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理论,指导中国经济实践。李达对经济学研究所采取的广义经济学立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作的唯物而辩证的把握,及所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话语表述体系,对于探索中国经济的来踪去迹以及解决中国经济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者,在大论战中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开辟了主流阵地,并从领导核心、经济建设、发展生产、依靠力量和思想路线等角度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建设需遵循的一般规律。建国后,李达围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法制建设、外交政策和科教工作展开了具体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达的《现代社会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启蒙传播时期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它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物史观表述体系,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创造性的探索,赋予唯物史观以广阔的理论视野,深刻地体现了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5.
探索"中国的出路"、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目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联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路径,坚持普遍与特殊相结合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而由这三者构成的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在今天,要破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面临的迷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继续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潮,我们就应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复归于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 相似文献
6.
韩旭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4):48-50
李达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者和先驱者。为了能够更好的动员群众、启发民智,他不仅勤于研读,而且身先士卒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其中以系统性、整体性和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和以革命批判的精神等构成了李达宣传马克思主义所突出的特点,这种思想特点不仅完整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彭汉琼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5):37-40
李达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任职时间最长、威望最高、影响最大的校长,他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办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发展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李达作为一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一生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李达充满着为真理和人民利益而献身的强烈感情,他敢于坚持真理、捍卫真理,无私无畏直到献出生命。 相似文献
8.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3):14-14
2011年3月23日上午,2010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李达全集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我校举行。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原院长许全兴教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晓强教授,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唐春元编审,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王兆星教授和宋镜明教授5位特邀专家以及武汉大学李达全集编纂委员会全体成员、课题组全体成员、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副校长谢红星主持开题论证会。 相似文献
9.
雍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53(6):739-744
李达与毛泽东一生关系密切,哲学上的交往更甚.30年代李达的著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和<社会学大纲>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五六十年代李达的<〈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对毛泽东"两论"的思想作了补充和发展;李达对社会主义建设中主观主义错误的批评促使毛泽东反思,初步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唯物辩证法大纲>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启发了毛泽东对辩证法核心规律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0.
苏小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16-20
本文从毛泽东与李达哲学思想的联系出发,着重阐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李达哲学思想的影响.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哲学思想影响了李达哲学研究的方向、哲学思想的体系,并使李达哲学思想的哲学命题更规范、准确.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影响下,李达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