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5篇 |
免费 | 55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39篇 |
人才学 | 32篇 |
丛书文集 | 595篇 |
理论方法论 | 74篇 |
综合类 | 2158篇 |
社会学 | 1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145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177篇 |
2011年 | 185篇 |
2010年 | 172篇 |
2009年 | 176篇 |
2008年 | 230篇 |
2007年 | 204篇 |
2006年 | 195篇 |
2005年 | 189篇 |
2004年 | 142篇 |
2003年 | 140篇 |
2002年 | 141篇 |
2001年 | 129篇 |
2000年 | 119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名”(Aptronym)亦称“标签名”。它是一种颇具表现力的修辞手段,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标名”的成功运用,往往使作品别具一格,新颖脱俗。本文结合《天路历程》中的大量实例,分析研究英语标名构建的词汇机制,心理机制以及它特殊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2.
雷欣翰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07-115
传世文献叙述孔子形貌,起源于先秦,在"四十九表"和相关民间传说中逐渐定型.作为第一重证据,早期文献中的孔子形貌叙述,奠定了以彰显神圣性为目的的异相化书写和以一定的逻辑、理性为基础的文学修辞这两种传统.后世对孔子形貌普遍持有异相化的认识,究其原因,既有对神圣异相传统的继承,又有对理性修辞传统的误读.海昏侯墓孔子衣镜所载文... 相似文献
3.
4.
潘慧琼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38-44
学界对王融的《净住子颂》三十一章在体裁归类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将其视为一组高度诗化的佛偈则更为妥当。王融对南朝忏悔仪式的诗化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的设计和文学修辞的使用两个方面。王融使用以民歌和拟乐府为创作主流的七言体进行佛偈创作,大量使用汉籍典故和精致的对偶句,同时将对偶、比喻、反问、典故、叠字、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融合在一起,对忏悔仪式的理论前提、修行内容、修行方法和修行意义进行了说明与礼赞,将语言形式的转换与仪式的进程紧密相扣。《净住子颂》的出现是当时崇佛与崇文之风结合的产物,将文人对诗歌艺术的探索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5.
刘晶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8(4):47-53
政治视觉修辞的理论和实践需要反思与警醒。在本体论维度,警惕符号淹没现实、情绪影响认知、游戏战胜意义;在认识论维度,精神表征与物质表征要协调发展,开展双向度的修辞演绎,重视源于质询的修辞情景,多层联动奠定信任的修辞基调;在价值论维度,审慎地看待政治视觉修辞的价值,重返本质的政治视觉修辞;在方法论维度,归纳和演绎的形式逻辑方法并重,人文主义和实证主义并行,回归人性的人类学转向。政治视觉修辞的未来不应囿于修辞技巧,而应以自由的交流与开放的心态加深与哲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合作,维持当前这种"未解决"的开放状态。 相似文献
6.
自陈望道提出积极修辞、消极修辞两大分野以来,修辞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殊性修辞特别是辞格研究上,而对一般性修辞则仅仅提出了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等标准,着重于词语的锤炼、句式选择等方面的研究,并不像特殊性修辞研究那样深入、系统,因而造成了修辞学体系的严重失衡。20世纪80年代,在吴士文的倡导和带领下,进一步开展了对一般性修辞特别是辞规的研究,探讨了辞规建立的理论基础、事实依据及目的,提出了辞规的定义及特点,区分了辞规与辞格,明确了辞规建立的途径等,拟建了50多个辞规。这些研究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修辞学,使其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但辞规的研究还处在草创期,在辞规的定名、定量、定性及分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必要做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8.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语言研究中的先导性问题.刘勰继承了"言不尽意"的哲学思想,从文艺美学的角度最早提出意象这一概念.在言和意之间插入一个意象,巧妙地解决了文艺创作中言意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刘勰<神思>篇、<比兴>篇和<隐秀>篇为核心,全面探讨了刘勰言意之辩思想及其对古代修辞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论鲁迅小说的非常规修辞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与《彷徨》是一部"语言的艺术作品"。作为语言艺术大师,鲁迅非常重视修辞,非常善于修辞。他的小说内蕴着伟大的精神、广播的知识和真知灼见,同时又体现了高超的修辞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主要体现在:丰富独创的辞格运用;古朴凝练的短句艺术;多彩精湛的语言变异艺术。 相似文献
10.
何小海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2):80-82
幽默、性灵与闲适,是林语堂小品文的主要特色,也是林氏小品文广受赞誉之处。林氏小品文的特色,来源于林语堂的故土情结、信仰探索与中国传统文化。其小品文从选题到行文,缱绻着故土深情与信仰情愫,融合了儒释道等哲学和宗教的价值体系,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参悟生命本位的需求,折射出林语堂的心路历程与文化之旅。缘此,故土、信仰与传统文化,成为林语堂小品文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方面,也是林氏小品文创作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