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40篇 |
免费 | 335篇 |
国内免费 | 7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14篇 |
劳动科学 | 37篇 |
民族学 | 129篇 |
人才学 | 191篇 |
人口学 | 16篇 |
丛书文集 | 4266篇 |
理论方法论 | 703篇 |
综合类 | 6816篇 |
社会学 | 828篇 |
统计学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58篇 |
2022年 | 182篇 |
2021年 | 238篇 |
2020年 | 238篇 |
2019年 | 251篇 |
2018年 | 91篇 |
2017年 | 196篇 |
2016年 | 236篇 |
2015年 | 407篇 |
2014年 | 738篇 |
2013年 | 684篇 |
2012年 | 819篇 |
2011年 | 851篇 |
2010年 | 745篇 |
2009年 | 853篇 |
2008年 | 1034篇 |
2007年 | 884篇 |
2006年 | 829篇 |
2005年 | 725篇 |
2004年 | 740篇 |
2003年 | 718篇 |
2002年 | 744篇 |
2001年 | 577篇 |
2000年 | 329篇 |
1999年 | 211篇 |
1998年 | 137篇 |
1997年 | 126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能把客观的道德需要 ,转化成一种稳定的内部驱动力 ,促使人们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中小学的历史教学可以促使青少年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评判而产生一种内心体验 ,激发起历史责任感和道德追求 ,这是我们今天青少年德育中大有开发潜力的重要资源。一、历史教育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地位由于多种经济成分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并存 ,决定了社会伦理关系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道德追求的多样性 ,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少数学生中存在着三无状态 :人生无目标 ;生活无所谓 ;学… 相似文献
2.
唐世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7):253-256
不同的国家、民族 ,法文化发展的历史及取向都各不相同 ,这就给不同的民族法文化打上了特定的印记。我国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取向是其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法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本文从透视我国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取向入手 ,阐述了由于道德取向而产生的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品格 ,分析了其产生的深层次背景 ,并就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取向资源在现实社会中的利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与深层道德结构--择偶、性的道德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红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14(6):16-19
在男权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男女在择偶和性的道德模式上存在着完全不对等的规范,男女占有不同的社会资源,这些被长久地视为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现象。文章试图从社会性别视角来探究隐藏在择偶和性风俗习惯背后的不平等的道德模式。 相似文献
4.
论诚信的作用与道德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安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4):6-9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 ,是公民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使诚信从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既需要法律约束 ,也需要道德教育 ,优化道德教育及实践环境。 相似文献
5.
韦家朝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6):91-94
评价标准是道德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作者认为 ,在当前多种经济所有制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 ,社会中不存在也不应当只存在一种完全超越物质基础条件的、唯一的道德准则和人生观、价值观标准。社会对于处在不同经济地位和政治角色的人群 ,对他们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和人生观、价值观期望值。相应的 ,应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在要求、评判、宣传、引导中对各种不同人群也就应有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6.
沈义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0(6):16-18
道德是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的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公务员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公务员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主要包括政治道德和一般道德。 相似文献
7.
卢彪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5):51-55
科学技术成果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明显的负面社会影响。作为科学技术成果的制造者———科学家对其成果理应承担道德责任 ,但如把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归于科学家 ,这是不公正也是不现实的。因此 ,必须对道德和责任的含义、道德责任的种类、道德责任的根据等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 ,从而客观、公正地让科学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8.
关于当前"学术腐败"问题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鞠德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5):69-72
学术腐败是发生在学术领域里以谋取名利为目的有意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当前学术腐败的产生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 ,更有深刻的社会道德根源 ,而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些学者道德的迷离和缺失。加强学风建设 ,根治学术腐败 ,是净化学术环境、推动科研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杨小扬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3,3(2):11-14
由于伦理道德是针对普通公众的社会规范,要使普通公众都能自觉地遵守它,就必须使普通公众能了解、认同它,伦理道德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它的传播教育方式与文学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古往今来,凡是有效的伦理道德传播都充分地运用了文艺及其它载体,单纯的道德说教往往难以凑故。21世纪的中国高校道德建设理应汲取人类数千年历之中形成的有效的道德教育方式,在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中,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与文艺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从农民转变为市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很长时期内,这些人只能被冠之为“准市民”。现在,很多地方只注重经济等“硬件”的发展而忽视一些配套的“软件”建设,这使得“准市民”的道德状况呈现一种二难困境:他们既带有农民的色彩又在艰难地适应市民的道德准则。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特殊人群在特殊时期的特殊道德状态”,如,知行脱节,道德失范,道德评价不公正,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准市民”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